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桃園講堂李阿坤(心卓)

智諭老和尚以「持戒」、「念佛」、「般若」為淨苑弘法的三大方向,三則皆很重要,般若法更是重中之重。適逢老和尚百歲冥誕,分享老和尚的「文字般若」與「法身般若」(即言教與身教),紀念老和尚之恩德。

先談「言教」。慧鐸法師帶領我們修學《般若心經》,為我們詳細解說很多「緣起法」名相,並播放老和尚原音開示,使我們對緣起法有更深的認識。老和尚有本著作《緣起法泛談》,我對這本書可是看了又看,不知道老和尚的緣起法要告訴我什麼?我要如何善用緣起法?雖然裏面的名相我大概都會背,但會背又如何?如老和尚所說的「只觀其文,不知其意」,但我還是很勇敢地分享對緣起法的認識。

有一首偈誦,「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早期很多場合掛著這首偈誦,我不解其含義,後來才知道出自禪宗《指月錄》,書中收集650位禪宗行者言行傳略,其中有位惟信禪師作了這首偈誦。

他說,老僧30年前還未參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親善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老來有個安住處能好好修行,「見山祇是(還是)山,見水祇是(還是)水」。個人見解是形容修行者悟道之後身心的轉換,通俗說法是精神層次的昇華。這麼說有點抽象,若換個角度,以老和尚的緣起法契入或許較清楚。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緣生」,山要有樹木、石頭還有泥土,水要有雲有溼氣,當這些條件因緣不具足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是因緣生,給他一個假名是山是水,好比現在看到的富士山,給它一個假名叫富士山,但若這座山發生土石流就沒有了富士山。緣起會變,就是老和尚說的「緣起性空,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不變是它的「體」,隨緣是它的「相」,體因相而顯,相依體而成,相生相成,互攝互入。

咱們都吃過西瓜,西瓜要怎麼種?把種子埋在土裏,就長出西瓜苗,但這是落伍的作法,新的技術是嫁接。據我所知,南瓜種苗的頭接西瓜種苗的尾,接好成為一株西瓜苗可拿去種植,但沒多久在接點處又長出新芽,竟然是南瓜藤!這下好了,一株苗竟長出兩種不同的藤,請問這是一株或兩株苗?

這問題若問老和尚,他會說「不一不異,不落二邊」。不能說是一株,不能說是兩株,要取「中道」。在這裏,中道就是緣起,這株幼苗它無自性,是人為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所以是個緣起法。

釋尊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覺,當流星燦然劃空而過,釋尊覺悟了什麼?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緣起,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我們的念頭生、住、異、滅皆是緣起;老和尚說四諦苦、集、滅、道,是緣起;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是緣起;若無明不起,無生老死亦無六道輪迴。老和尚說能知緣起法者,即得無上菩提。

這些是我對老和尚「緣起法」初淺的認識。

接著分享老和尚的「身教」。民國89年下半年度,老當家慧修法師希望桃園講堂每星期六晚上到蓮鄉幫忙照顧老和尚,講堂有多位男眾參與。那時老和尚身體己經很虛弱,連上馬桶都要用抱的,若沒一次成功而滑落,再抱一次老和尚就會很痛苦,但他從不皺眉頭或哀叫,頂多只發出「嗯」一聲,我們就知道老和尚他很不舒服。

漫漫長夜是苦是痛,黎明到來是苦是痛,老和尚曾說過「身受心不受」。「身」痛不是痛,「心」痛才是痛。老和尚的生忍功夫了得,使我意識到五蘊身心不要看得太真實,否則當臨命終時,病苦來臨,要如何去面對?

事實上老和尚已進入到無生忍,超越了這種苦這種痛,他說過一句話「捍勞忍苦已待時」,等待往那一刻來臨,使我體會到興、衰、毀、譽、稱、譏、苦、樂,皆是過眼雲煙,不要執著人我是非,方不致障礙往生的契機。

老和尚以色身示現「無常老病苦」而能「正念分明求往生」,我見證老和尚生忍與無生忍大無畏的精神,令我敬佩,更是我要學習的。

老和尚是位再來人,如一輪明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普照四眾弟子。非常感恩老和尚的言教身教,為弟子點亮法燈。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文章列表

法雨潤群生  投稿列表

標題 作者
1. 道風遠播千里外西蓮淨圓誌師恩 開輪法師口述  釋清若、西蓮淨苑書記組 整理
2. 莫求眾生如我意 慧瑩
3. 二十五年憶師恩 師大 陳頌堅(法堅)
4. 眾生如幻如化 師大 孔淑芳(心放)
5. 學習與用功 淨苑讀經班 李月嬌(常潔)
6. 現在開始念佛 台大 許德欽
7. 願解真實意 師大 詹春梅(如梅)
8. 不捨眾生一切魔不能害 謝妙萍 (心品)
9. 緬懷老和尚身教言教感恩淨苑度生無量 北醫 洪英俊(如俊)
10. 師父與我 北醫 陳文英(如音)
11. 了生脫死 銘傳 饒芳容(慧容)
12. 我在淨苑中成長 土城講堂 黃秀盆(心潔)
13. 老和尚、淨苑與我們一家學佛因緣 土城講堂 林淑女(慧兆)
14. 燦爛笑容弘深誓願 土城講堂 藍松源(心松)
15. 「壹波堂」的靜思 師大  顏尚文(慧文)教授
16. 心中無事事中無心 桃園講堂 張清榮(心諒)
17. 老和尚的三帖藥 桃園講堂 邱鈴惠(心薌)
18. 至誠念佛清淨自在 桃園講堂 陳惠莉(心默)
19. 隨緣念佛,求生極樂 桃園講堂 陳美娜(心捷)
20. 薰習善種航向淨土 桃園講堂 鍾美鳳(普悅)
21. 人生最殊勝的緣起—我走到西蓮淨苑 樹林講堂 林建義(法健)
22. 至誠念佛 自性彌陀 桃園講堂 蔡培煌(淨晟)
23  有病方知念佛急 板橋講堂 洪索(心引)
24  師如親父 板橋講堂 李月嬌(心妥)
25  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板橋講堂 李淑雲(心芸)
26  一念不生 般若生 板橋講堂 何玉蓁(心勁)
27  學佛心路歷程 板橋講堂 姜鳳麟(心琪)
28  二諦的殊勝 板橋講堂 陳水可(法引)
29  老和尚開的靈丹妙藥 板橋講堂 顏嘉惠(法述)
30  學佛因緣憶師恩 板橋講堂 蔡美雲(法緣)
31  不思議皈依處板橋講堂 板橋講堂 謝碧嬋(法禪)
32  念佛法門的殊勝 板橋講堂 許秀足(心具)
33  學習將「止」與「觀」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板橋講堂 陳位臺(心臺)
34  老和尚以言教與身教度眾生 板橋講堂 陳麗菊(法節)
35  般若與淨土 板橋講堂 王素月(法心)
36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與境由心現 心逐念成 板橋講堂 劉月娥(常智)
37  與胖師叔公的一段美好因緣 樹林講堂 陳美勉(如勉)
38  千江有水千江月 桃園講堂 李阿坤(心卓)
39  中道社、西蓮淨苑與我 中道社 曾祥來(法向)
40  感恩老和尚百歲冥誕 桃園講堂 張妙雅(心紓)
41  感恩老和尚教誨回憶初學佛的點滴 桃園講堂 林步月(如步)
42  「一心緣歷佛號不計較」
心開(蔡衍廷)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7.與胖師叔公 的一段美好因緣

與胖師叔公 的一段美好因緣

樹林講堂 陳美勉(如勉)

民國58年底,三姊在光明寺出家,法號德嚴(慧乘)。59年暑假,阿母將二哥和我安排寄住光明寺。初到光明寺,當時寺裡僅住著老師太和她的兩位在家徒弟——道明、道寬(慧修法師)、達航師公、慧香師父、德嚴(慧乘)法師,再加二哥和我,共8人。

經過一些時日,偶然一天清晨在打掃落葉時,突然瞥見西方殿內(今知客室頂上)竟然有一位出家和尚。後來得知,他就是我們的「智諭師叔公」。

此後,只有早、午齋,師叔公才會到大寮旁唯一的一張飯桌跟大家共餐(當時並沒有另設齋堂);其餘時間,都只見他獨自一人在西方殿,閱經、看書、寫書或毛筆字帖等等,鮮少與人閒聊。

曾有一段時間,達航師公外出籌措道糧經費,我師父(慧香法師)上佛學院。所以,早晚課幾乎都是胖師叔公一人負責。

當時年紀小,在我眼中,胖師叔公體形高大壯碩,寡言,戴黑框眼鏡,但言行舉止溫文儒雅,臉上總是掛著微微笑容,完全不像山東人,予人粗獷大嗓門的刻板印象。他雖然平易近人,卻不失出家人的莊嚴威儀。

那時,晚課後,我們會在寮房外的方桌圍坐,二哥和我寫作業,德嚴(慧乘)法師便研讀課誦本和經文。胖師叔公會常常來巡看,有不懂的,便指導我們。

因為我們完全沒有佛學基礎,也從未聽聞過任何佛法。而三姊德嚴(慧乘)法師呢,識字不多,但非常用功精進。光明寺人少,許多繁雜執事,她都是做中學。執事完畢,一有空閒,便自習課誦本、自學梵唄,尤其特別喜愛拜佛。胖師叔公便教她十小咒,鼓勵她一字一字抄心經和金剛經,並叮囑她須勤作筆記。有錯字時,胖師叔公便耐心幫她訂正;也時不時教我們一些書法的筆觸。

那段日子,胖師叔公簡直就是我們免費的家庭教師。或許是我們年紀太小,根器遲鈍,他從未同我們說過任何佛法、經典,但在他的耳濡目染下,胖師叔公也算是我書法的啟蒙老師唷!

我覺得師叔公也像尋常家庭中的慈祥父親,因為有時晚課後,他會到大寮,教德嚴(慧乘)法師和麵粉,作饅頭、麵條、麵疙瘩、涼麵;又教她泡黃豆,用果汁機打成泥,再用紗布或麵粉袋,扭絞豆汁,煮豆漿。還吩咐德嚴(慧乘)法師,豆渣絕對不能丟棄!把豆渣加麵粉攪拌,竟可煎出美味的豆渣煎餅!豆渣加米煮,又是一鍋別具風味的豆渣粥。還有……太多太多了,真是物盡其用啊!胖師叔公極度惜物,從不浪費一丁點兒食材殘料。

而胖師叔公最愛的,還是饅頭夾辣椒。當時大寮門外側有四畦菜股,分別種不同菜類,其中一畦角落,一定有幾株是胖師叔公手栽的辣椒。不管早、午齋,不論菜餚豐、寡,那青、紅辣椒,絕對是他配飯、麵、饅頭的第一名菜!

民國60年末,過年前,德嚴(慧乘)法師從台中慈善寺受戒回來。有一天,我們準備年終大掃除了。當年的窗戶都是木造,再嵌入玻璃,與紗窗是密合的。無論取下、裝上,都非常困難也費時。那天,我們可是費了大半天功夫,好不容易的一一取下,並擺在一起,然後仔仔細細地清洗乾淨了。可是等到要裝上的時候,才發現出問題了!很多個玻璃窗和紗窗,根本搭不攏,翻來轉向,就是不行!

此時,胖師叔公即時過來協助我們,也花了好長時間才搞定。後來,師叔公才緩言跟我們說:「作事,錯誤是一種經驗。凡事不可急躁,遇到困難,要想正確的方法,才能有效率,又事半功倍。」於是,他便在裝好的窗框邊,用油漆一個個標註:「東左上下」,「西左上下」,依此一一作註記。我們日後便可依此記號,不再混亂了。

雖然我們跟智諭師叔公真正相處的日子並不長(民國60~61年),現在想想,這短短一年中,對我而言,他是亦師亦父。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他總會即時指引我們,學習正確的思維去處理事情。雖然相處的日子裏,他從未跟我們談任何佛法或人生大道理;但平日中,他的懷柔和緩,一舉一動,言行如實,無形中,已深深植入我內心深處。

胖師叔公叫末學「阿里山」,至於為何如此稱呼?老實說,我從未多想,也不在乎,叫就叫唄!但這幾天來,我還是認真仔細思惟了一下,似乎有點體悟了!或許胖師叔公知道我們從小似水般到處流浪,無一歸處,希望至此之後,我可以像山一樣,安住自在不再漂泊。山,能容納各緯度樹種、蟲、鳥,所以,可能希望我的心亦能如山;在人生路上,若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物,皆能心胸開闊,常思緣起。

一路走來,感恩所遇,更感恩「智諭師叔公」當年教誨:「凡事老實,切莫取巧。」仔細想想:為何當年的胖師叔公不同我們講佛法、談義理?原來,從我們寄住光明寺、與胖師叔公同處共伴的那天起,我們就早已浸潤在佛法當中而不自覺啊!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6.「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與「境由心現,心逐念成」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與「境由心現,心逐念成」

板橋講堂  劉月娥(常智)

今年是智諭老和尚百歲冥誕,為緬懷老和尚的慈悲行持與智慧法語,淨苑舉辦活動,分享受用的老和尚法語。末學才疏學淺,於修學佛法以來,深深感受老和尚的智慧法語,每一句都非常受用,老和尚講真俗二諦、緣起法,我很喜歡研讀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智諭老和尚用「據三諦之體,運三觀之用」來解釋「念佛三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總說三諦之體,往生西方一念圓成是運出三觀之用。念佛三昧中,「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境由心現,心逐念成」,我對這幾句法語,感受頗深。

老和尚說:「自性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你的自性,叫自性彌陀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在修時叫「是心作佛」,會入本性時叫「我心是佛」。我心作佛,我心是佛,見境即是見自心。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的要領,就是「境由心現,心逐念成」。

「境由心現,心逐念成」,就是心所現的境,都是心追逐著念頭而成,心是體,念是用,借著念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圓淨這一念而成佛。往生西方一念圓成,就是在這一念當中,圓成佛道。

十法界皆一念圓成,皆唯是一心。十法界是唯心所現,唯心所造。一心具十法界,是依心而入法界,例如:菩薩依菩薩的法界而立。心不念佛時,心尚具有其他九法界,如心念畜生,就現畜生的法界。

老和尚說,淨土法門最圓、最頓,你念阿彌陀佛,你就是佛。清淨心除煩惱,至誠心起佛號,心不起境,境不起心,一念不生,般若生,念阿彌陀佛來喚起心中的阿彌陀佛,念心中的佛,見心中的佛,也就是我心中的自性彌陀。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心裏,心生則佛生。

老和尚說,淨土法門自力加佛力,是二力法門,佛力加被,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最簡易、最方便、最穩當,是往生西方的捷徑。至誠心起佛號,清淨心念佛,

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我們。

老和尚的無相智慧,每一句法語,都可以由淺至深,由深至廣,綿延不斷,引導我們開發見地。末學非常感恩、感念老和尚的無上智慧、清淨法語、慈悲與恩德。阿彌陀佛!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5.般若與淨土

般若與淨土

板橋講堂  王素月(法心)

因為找到與老和尚合照的相片,意外有機緣報告相關故事。忐忑不安好幾週,非常感謝副班長法緣學長不斷鼓勵、加油打氣,給末學學習機會,講述對老和尚教導修學法身慧命之感恩。

凝望著照片,重拾快遺失的記憶,看著相片裡笑呵呵的老和尚,那時老和尚氣色很好、很紅潤,因為是老師父的壽誕,我們全家向老和尚祝壽,有了一起合照留念的殊勝因緣。

老和尚創立淨苑以來,以培養大眾慧命為最重要使命,用心良苦,苦口婆心教導與帶領四眾弟子,以身作則,堅忍建立「持戒念佛,修學並重」之宗風。

回憶老和尚,闡揚南山律教法,教我們學戒、持戒、弘戒,「律紹南山」;敷演般若正法,教我們依二諦理,會歸一乘,而聞法、如法、說法,「教宗般若」;專念彌陀名號,教導我們「一念不生般若生」,要把佛號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行在彌陀」。

老和尚說,念佛功夫在制心,心住一聲佛號,「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念佛念到心定,清淨心自然圓顯,自然開智慧。老和尚還特別交代,學佛法猶如鑿井,如果東挖西挖、有始無終,永不見水;要是正法同一處挖,有恆心、耐心、毅力,遲早見水。因為我們都是下下下根器,更要有耐心,聽經聞法、共修念佛,浸久就有法味。

我們都是貪瞋癡三毒眾生,需常思惟所學佛法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息滅「貪瞋癡」三毒,轉化為「戒定慧」三無漏學。更需牢牢記住老和尚教導,學戒即是修正自己不良習氣,現在不改不良習氣,正念無法提起,臨命終意識衰弱,將隨習輪迴,忘失正念,障礙往生,那就功虧一簣,可惜念佛一世人!

我們都是有福之眾生,在同一道場共修念佛成長,以法為親,有同樣理念、同樣共識,也要跟祖師大德一樣同一鼻孔出氣呀!喝著西蓮淨苑的法水長大,而廣修福慧,我們都有責任擦亮西蓮淨苑這塊招牌!

最後引用祖師大德開示,我們彼此相互勉勵、加油打氣!

「念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閑。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

我們念佛人要時時提醒自己,是否念念彌陀入於心,時時觀照內心,是否「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於老和尚百歲冥誕,憶念老和尚的諄諄教誨,並祝福各位學長遠離惡緣,親近善緣,增福增慧,所願皆伴阿彌陀佛!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4.老和尚以言教與身教度眾生

老和尚以言教與身教度眾生

板橋講堂  陳麗菊(法節)

我們學佛以後,親近一個道場,這個道場的和尚所教我們的佛法至為重要。當初很多學長會到淨苑,相信都是被老和尚所講的般若法所吸引,想更進一步了解般若義理。

老和尚他的言教在般若義理,以緣起性空為基礎,然後進一步了解真諦、俗諦與空、假、中三諦三觀,這是比較深的法,就像現在講堂共修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但是老和尚並不是只有講深的佛法,也有淺白的開示。如果大家看了老和尚的《佛七講話》,就可以了解老和尚從「深」到「淺」的開演。我們平常生活食衣住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在《佛七講話》裡有諸多佛法應用。

老和尚說日常生活,我們不執著的時候即是佛法,我們如果執著那就是世間法。老和尚講經說法可深可淺,可以開演至很廣很深。老和尚的言教,讓我們悠遊般若海。

再說老和尚的身教。老和尚的種種開示,在日常生活裡常常從「淺」處教導示現,好讓我們了解——那就是不犯十惡業。不犯十惡業,即是持戒,才不受苦果,這就是老和尚的身教。

老和尚一生「教宗般若」、「律紹南山」、「行在彌陀」。前面所講的言教,呈現老和尚「教宗般若」;而他的身教「律紹南山」、「行在彌陀」,就是身、口、意清淨。

老和尚持戒很精嚴。聽從前的老學長說,老和尚平時身體不好,有一段時間他的身體生「皮蛇」,有很多信眾弟子知道老和尚生病了,就去跟老和尚報告各種偏方。老和尚聽後怎麼處理呢?只要偏方牽涉到一點用到酒或蛋,老和尚都不採納。老和尚持戒就是如此精嚴,律紹南山,嚴持淨戒。

老和尚的口,不說是非,只說佛法。最近看老和尚的《和尚道影》,發現我們都不了解老和尚的過去,因為老和尚出家後都不講過去的事情,他說「過去不可得,那已經過去了」,不像我們常常提過去,而且還拿來一翻再翻。老和尚口不說是非只說佛法,他說「聖說法,聖默然」,多念一聲佛,少說一句是非,這就是老和尚的身、口所教導我們的。

老和尚的意業非常清淨,除非居士請法,老和尚說法或上台講經,否則他二六時中都在念佛。

老和尚的身教,仰之彌高,我們時時仰望、學習。但我們卻很懈怠,六根被六塵拖著走,有時候聽經聞法,走出門外,下了電梯,便剩下一半,回到家裡,就只剩1分。所以我常常很慚愧、很懺悔,老和尚以身教言教來教導我們,可是我們卻還在六塵中浮浮沉沉,真是愧對老和尚的教導啊!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3.學習將「止」與「觀」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學習將「止」與「觀」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板橋講堂 陳位臺(心臺) 

我未曾有幸親見過老和尚,也未曾親炙老和尚之法語。民國82年皈依,是因為母親病危之因緣;民國97年到板橋共修,是因為父親往生後,承蒙心雅姑姑帶領講堂蓮友助念,以及完成每個七的法會,抱著好奇的心來板橋講堂,想看看這是什麼團體,怎麼那麼有心能幫素昧平生的人助念?

到了講堂,當時板橋的指導法師是慧運法師,竟要我於指定日期進行心得分享,所以我只好持續訂閱《人間福報》蒐集資料,以利上台報告。記得上台那天風雨交加,分享前也是如坐針氈;而今回首這一切,要感謝老和尚創立的道場、心雅姑姑的緣分及講堂蓮友的協助,成就父母親之往生佛事,也成就我於講堂共修的因緣。

97年到現在的學佛經驗,實在不宜班門弄斧,但為拋磚引玉,於此分享一些心得。

學習老和尚留下的法寶,其中開示「止」、「觀」尤其有感。在我生活或工作中,我常「觀」自己內心之變化,例如要按喇叭之前脾氣會不會上來?與客戶談事情時有無抱持得失心?做事情有無盡力隨緣?因為「觀」自己內心變化,才能用佛法來止息自己的貪、嗔、痴。故云:「貪、嗔、癡、慢、疑,無非道場,能反觀起處滅處,即是下手功夫。」就如同找到病因才能用藥對治,反覆練習,簡單的事重複做,如法照法師云:「反覆練習,就能養成觀照、覺知、止息。」

又如因緣法,甲醇是有毒溶劑,在適合的溫度及其他物品催化下,也可以反應合成藥品。乙醇被佛陀定為一戒,但也可用於萃取、防腐、製藥、消毒、釀造…..等等。

有一位主持人曾說,佛陀如果生於此時,應該也是偉大化學家。任何事情無有定法,隨著因緣的變化都會改變性質。了解這點,人生苦樂參半本是正常,觀一切法因緣生滅,只要將自己能掌控的因有盡力播種與施肥,其他隨緣來看待成果。

保持學習、觀照,自己是會隨外境之變化引起內心發生漣漪,亦或是能保持波光粼粼、平靜清澈。

老和尚在1986年第四期佛七第五天開示,「智慧雖尊,非行不深。」智慧雖然尊貴,要是不假修行,便不能深入。經云:「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如人說食,終不能飽。」個人才疏學淺,秉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觀照內心,改變自己的習氣著手。

真正的智慧是,不在別人嘴裡淪陷,只在自己內心修行,專注自己的行動,深耕自己的能力,當您達到山頂,外界聲音不過是過往雲煙。就如蘇打綠有一首歌叫〈再遇見〉,歌詞最後說:「想對您傷害我的一切說聲『謝謝』」。

我們只要依教奉行,外境的變化,終將成我們成長的養分。而修行的目的就是借人之智,修善自己;學最好的別人,遇見最好的自己。魯迅先生說:「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您都不好意思吊兒郎當!」這也是來講堂共修的好處,感恩大家!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2.念佛法門的殊勝

念佛法門的殊勝

板橋講堂 許秀足(心具)

無論修持任何法門、宗脈,老和尚說:「八宗並重,導歸淨土。」

念佛是最大的善,一句佛號可以斷十惡、修十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淨、行淨、佛土淨,淨土法門可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一句佛號當下即是念佛成佛,往生的門票,三資糧具足信願行,每日定課念佛,佛光普照、全家受福,十方三世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一句佛號一念超十地,念佛三昧是諸法之王,念佛可以斷煩惱、破無名、除妄想、了生死。

我佛慈悲,感謝感恩老和尚用心、血、汗,所說的一切佛法,一句萬德洪名的聖號可以滅八十億劫重罪,念佛心量廣大,週遍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懺悔業障,轉禍成福,念佛眾生皆可得利益,於此念佛功德可以迴向法界眾生。

懷念老和尚,勿忘老和尚教導我們「念佛法門」的堅定信念,並祝福蓮友菩薩,念佛往生無障礙。佛法是心地法門,也是中道法門,一句佛號可令眾生勤修戒定慧、當下息滅貪瞋癡。感恩三寶,最後以偈頌與大家共勉。阿彌陀佛!

「聖佛憂因人畏果,苦海往返覓真我,忘念回真證菩提,人法兩空入道廓。」

「生死苦海幾時渡、猛然頓覺心自悟,智慧為船行萬里,平心自筏歸鄉路。」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1.不思議皈依處——板橋講堂

不思議皈依處——板橋講堂

板橋講堂  謝碧嬋(法禪)

今年是老和尚的百歲冥誕,法緣菩薩鼓勵「要報答老和尚的恩德就在這時候,以後就沒機會了」,所以藉此機會說出對老和尚的感謝。我們都知道老和尚非常勞累、辛苦,用心和血淚建立道場,就為了渡化眾生。感恩老和尚的恩德,您辛苦了!

藉由此次殊勝因緣,末學簡單分享板橋講堂剛成立時的故事與個人因緣。

板橋講堂原創立於現今的大觀精舍,現在的板橋講堂所在地是新址。講堂剛成立時,老和尚曾帶領多位法師到板橋講堂清理打掃,末學很榮幸也到了現場。當時受到法師的鼓勵「請老和尚幫你皈依」,心中很歡喜,馬上就皈依了,後來聽說老和尚再也沒在外幫弟子皈依過。末學是最後一位在外皈依的弟子,自嘲自己是「佛門外道」,或許是老和尚知道弟子業障較重,必須趕快皈依。

惠生老法師原本居住於板橋講堂,因身體的關係又適逢結夏安居就回淨苑,沒有再到講堂來。講堂當時只有星期四共修,平時沒開放,因此較為潮濕、不透氣。慧聞法師跟末學說:「妳家住得近,較方便,可過來上香,清理一下環境,讓室內透透空氣」。就此開始受三寶的照顧,做了20幾年的香燈,讓末學修學堅定不渝,奠定學佛的信願心,至始至今都沒離開過講堂(89年家中有事,也有法鳯菩薩與末學一起護持)。

佛光普照,老和尚的念佛法門讓聽聞佛法的人越來越多,講堂感覺太擠了,佛力加倍下因緣巧合,隔壁的房屋準備要賣,老和尚很快買下,打通擴建。老和尚再次來板橋講堂勘查,當家法師、惠濟法師陪同前來,當天上午慧聞法師及慧悅法師先到講堂準備午齋,供養老和尚及法師們,末學與法多菩薩也都到場,有福報能與老和尚及法師們一起用餐。老和尚及法師們很有威儀,用餐不說話不聊天,行儀嚴謹;可惜當時初學的我與法多很不自在,又緊張,匆匆忙忙地用完午齋,收拾碗筷就離開。

感恩老和尚建立板橋講堂,讓我們無憂無慮安穩地修行,成長法身慧命。老和尚身體力行,持戒念佛開展般若諦裡,至深至廣至圓。淨土念佛法門殊勝微妙不可思議,老和尚的般若諦理,能讓我們轉凡成聖。

般若具有實德,般若義理甚深,出生三世諸佛及諸佛無上菩提,是學佛人根本之學。般若即是二諦,二諦的可貴,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二諦,念念相續、念念不斷,念念就是俗諦,不斷就是真諦;又說修學經法就是要深入諦理,能夠深入諦理,事相無礙,諦理無礙,好像一把鑰匙,可以登堂入室,法海任你遨遊。

般若微妙,能破無名,能除貪瞋痴十惡業,能滅生死之苦,了解般若義理的妙用,依老和尚的持戒精進念佛,勤加修行,免受六道輪迴之苦。

末學常常思惟,要常思己過,反省檢討改進,好好保養如來聖胎,又有淨苑法師時常施肥(講經),依循老和尚的教誨,至誠懇切恭敬學習,將彌陀聖號深種八識田中,清淨心自然漸修漸顯,淨業顯、染業隱,句句彌陀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自利佛力圓成一心,往生極樂國。

法雨潤群生-38.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法雨潤群生-30.學佛因緣憶師恩

學佛因緣憶師恩

板橋講堂  蔡美雲(法緣)

因為一套佛學錄音帶,開啟了我學佛的因緣。在弟弟的介紹下,找到了西蓮板橋講堂僑中一街的共修處。

第一次走入講堂時,映入眼簾的場景竟是那麼熟悉,原來它曾在我夢境中出現過,而且在那夢中居然因念阿彌陀佛而降伏了魔障,真的很不可思議!當下就覺得我跟這個道場有緣,開始了我的學佛之路。如今念佛、聽經聞法已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民國77年在西蓮淨苑皈依於老和尚座下,當時師父住在蓮鄉,第一眼見到師父,不知不覺就一直流眼淚,感覺好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一樣,既高興又感覺內心酸楚。那時師父已不良於行,坐在輪椅上由慧觀法師和幾位法師陪伴著。

進入講堂不久後,由於慧悅法師的引薦,非常感恩有至淨苑在法會期間插花供佛的機會(心秘、心梅也曾參與其中)。早年師父在時,每年有三次法會,偶爾也加入中秋晚會及師父生日祝壽會場的布置,因此有為師父做胸花、別胸花的殊勝因緣,後來參與了師父圓寂追思會場的佈置。

學佛多年也曾遇到瓶頸,經常內觀自心,見到自己我執、我慢、貪、瞋、癡的習氣依舊深重,因不能把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而感到懊惱、沮喪與慚愧。

有一天在師父的著作《夏雨清涼》中讀到轉凡成聖的妙法,師父開示:「改正自己的缺點,原諒別人的缺點,如果我們時時刻刻改正自己的缺點,就有可能轉凡成聖。」當下體悟到原來這就是「覺」與「迷」的差別。

凡夫迷於真心,執妄為真,因此常法身常六道而輪迴不斷;聖人覺了空空無大千,所以能常六道常法身悠遊於畢竟空中,不疲不厭地廣度眾生於無量。

我喜歡聽師父的二諦理。二諦很深奧,談空說妙,生死凡夫的我還是不了,三十多年來仍舊沾不到邊,但我依然樂此不疲。師父說念佛可以開智慧,解行要並重,我還是老實念佛為要,期待智慧花開,能聞到般若法味。

師父慈悲不捨眾生苦,在他的苦修下好不容易建立了五個講堂,期望有緣的眾生在佛法的薰陶下能得解脫。師父一生持戒清淨,不貪求名聞利養,又說念佛可以斷煩惱、破無名、除妄想、消業障、了生死,我們是藉著阿彌陀的聖號來圓淨這一念心。

記得師父曾開示:「我學佛這麼多年得利於一個『誠』字。」又說:「如果誠直心一發,蒙佛加被,你漸漸感覺自己平安,定力智慧增加,所以大家記住誠直心為道場,可以成佛,任何法門都不離誠心。念佛法門不貴理勝,貴在至誠懇切,至誠懇切念彌陀,可速得一心不亂,信願行不出誠,『誠』之一字保證往生,希望大家各自勉勵。」師父的這段話深植我心,也是我奉持的圭臬。

師父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身作則為弟子們做最好的典範。晚期師父法體非常虛弱,可說是身枯力竭,但每到修學會的課程,還是為法忘軀、不惜身命,抱病上台講課。記得晚期師父講《楞嚴經》時,都是弟子抱上法座,當時師父口齒已經很模糊,用盡氣力才能講一小段經文,透過惠謙法師講解,我們才聽懂師父所講的內容。師父為四眾弟子的道業所展現的悲心,令人感動與敬佩,真不愧為一代高僧!

各位敬愛的菩薩們,我們緬懷老和尚,彼此互護道心,珍惜每一個當下,彼此成就善舉。希望大家都能響應紀念老和尚百歲冥誕的活動,以報師恩。祝福大家隨緣自在、晝夜吉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