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憶師恩

師大 陳頌堅(法堅)

師父圓寂距今雖已二十多年,可是每當憶起師父充滿智慧的容顏,內心仍是充滿溫熱和感恩。想起師父過去諄諄垂教的恩德,想起過去在淨苑受到師父種種法益的滋潤,都是這麼的刻骨銘心。

民國75年首度參加淨苑的春假修學會,初見師父,師父高大莊嚴的身相,流露著莊嚴的威儀,讓人望之儼然。我好像見到了古代傳說中的高僧,不由得肅然起敬,內心也泛起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

師父的智慧流露著高瞻遠矚的眼光,本著「人能弘道」的精神,因此推廣「教育」,培養人才;對內著重「僧伽教育」,對外舉辦「大專佛學講座」。大專青年是菁英的知識分子,將來會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受到佛法薰陶的青年越多,社會善良風氣就越盛。

師父的苦心長期下來終於開花結果。因為多所大專院校佛學社,隨著師父所開辦的「大專佛學講座」而長期前來親近學習。師父早年修禪,後來感到生命有限,修禪只憑自力;末法時期眾生根器羸弱,若只憑自力猶如蟻子上高山,隔陰之迷、輪迴路險,風險太大容易墮落,莫說自度不成,遑論度他,終必自他俱陷。若能「自力」兼仗「佛力」,猶如風帆揚於順水,「事半功倍」,而且托生淨土後,壽命長遠成就穩當,而且永不墮落。

正如蕅益大師最初也是學禪,開悟後就轉修淨土。也是體會生命有限,只憑一生成就困難,又輪迴路險。感慨地說出:「千經萬論讓給他人讀,八萬細行饒與他人行,我一句彌陀聖號解脫去也。」所以師父也有此共鳴,由禪轉修淨土,並以「弘揚淨土」,提倡「念佛法門」為己志。

師父「弘揚淨土」,提倡「念佛法門。」高明的地方就是將「般若」結合「淨土」,否則光講「求生淨土」,只憑一句「彌陀聖號」這麼簡單,難免會被誤認這只是老太婆法門,不足為奇。又如何能吸引住知識分子的大專青年,長時間不辭辛勞的上淨苑學習?關鍵就在於能結合「般若」。因為「求生淨土」仰仗彌陀聖號看似簡單,其實涵義深廣,不簡單哪!

唯「佛」與「佛」才能了知其密意,連等覺菩薩都難以完全深探究竟。佛法高明的地方就在「般若」這個妙智慧。能否解脫最終關鍵也是在「般若智慧」。所以修行要「以慧導行」,效果才會顯著,速度才會加快,也才不至錯用功夫、忙修瞎練,乃至走火入魔。親近淨苑參學的各校佛學社,受到師父「般若」的啟迪,得以有正確的知見,在校內參與各種討論或辦理各項活動,思想觀念有所依循,才不易走偏而不自知。

就在師父年復一年默默耕耘之下,一批一批的佛教人才,就這樣不知不覺細水長流的產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專青年畢業後開始在各地發光發熱。有的學長就直接在淨苑出家,成為淨苑的新血輪。有的學長在他處出家,成為他處的中間力量,為佛教撐起另一片天地和貢獻。有的學長隨著因緣,在他方道場為佛教貢獻心力。

有的學長是醫師,對病人仁心仁術、醫心醫病,也對其他醫師醫德的潛移默化。有的學長是護理師,對病人的呵護猶如菩薩,對病人和同事都必定有一定程度的身教和影響力。有的學長是老師,對學生菩提種子的開發更是直接而深遠。

我大三時就通過與高考同級的教育行政特考,但放棄分發。到國中教書時,放棄當督學的機會,也就失去日後被派出去當校長的殊榮。我曾經掙扎,畢竟名利雙收也是很誘人的,不過還是忍痛放棄,因為我喜歡當老師。

當老師每年都可以碰到不同的班級和不同的學生,每年都充滿著新鮮感和挑戰,相當有趣。而且經常和年輕學生在一起,心境也跟著保持年輕,逗著學生很好玩。最重要的是可以對學生栽培菩提種子,我任教過的班級,除了隨機加入做人做事道理的教導,還不忘穿插佛理和因果報應故事,也不忘伺機安排觀賞卡通佛典故事。有了菩提種子的啟發,對這些單純的莘莘學子,未來人生的思想和行為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若去當督學、當校長一旦離開了教學,面對的都是成人,成人思想大都僵化頑固,也會失去太多對學生耕心的機會。其他不同領域的畢業學長在各處士、農、工、商的工作崗位,都必定是一方的善知識,對佛法的傳播都能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和貢獻。。

道風是一個道場的根,師父在淨苑所建的道風「律紹南山、教宗般若、行在彌陀」是多麼簡捷、明確、有力。其「持戒念佛、過午不食」的堅持,在末法時代是相當難得可貴的。

「戒是無上菩提本、慧乃圓明解脫燈」,持戒精嚴才能立不敗之地,智慧通達才能操必證之權。師父在行門採「自力」兼仗「佛力」的念佛法門,解脫是明確而穩當的。師父的智慧和高瞻遠矚,實在不能不令人佩服。

師父對淨土信心的堅定,可謂不動如山。記得師父曾勉勵我們要有堅定念佛往生淨土的決心,堅定到什麼程度,即使阿彌陀佛現前,向我們說沒有淨土這回事,不必念佛了,我們仍要堅定念佛絕不動搖。我畢業後有機緣閱讀善導大師和蕅益大師對淨土的論述,發現師父的開示和兩位大師竟如一轍,可見師父對淨土義理研究的用心和深入,非筆墨所能形容。

今逢恩師的百歲冥誕,師父深具磁性與柔和的慈音,又再度在耳際響起,當年對我猶如醍醐灌頂的啟蒙法音,至今仍繚繞難忘。當時初學佛法面對深奧難懂的佛法,難免一籌莫展,但由師父的口中說出,竟是如此的深入淺出,意簡言賅,讓我很容易就心領神會,豁然開朗,信心大增。和師父的緣竟是如此的契合,在淨苑修學的這些年,蒙受師父太多的法益,打下深厚的般若基礎,對後來的修學,幫助實在太大了,今後我除了更加的努力之外,實在難以報答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