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潤群生-41.感恩老和尚教誨回憶初學佛的點滴
感恩老和尚教誨回憶初學佛的點滴
桃園講堂 林步月(如步)
四十多年前(大概69年左右),末學參加學校佛學社團,初學佛法。社團邀請法師和資深學長來上課,淨苑慧經法師就是其中的一位。參加佛學社後,認識了幾位善知識學長,隨順因緣跟著學長們到淨苑聽老和尚講經。
老和尚是一位很有威儀,氣場強大的修行人,每個人見到他都自然五體投地,恭敬禮拜。他一開口就是佛理、佛法,從不說閒心雜話,謙虛又深藏不露,真是位得道高僧!成為老和尚的皈依弟子,由衷感恩珍惜,唯有盡心護持三寶,護持淨苑,才能稍報師恩。
當時老和尚固定於週日早上在一波堂講經一堂課,學員多數是在校學生,在家居士只有少數幾位[1]。那時淨苑物資缺乏,上課時沒有經書可以看,只能藉上課聽老和尚講經和反覆地看自己的筆記去理解。因為沒有經書可參考,大家都很專心聽課,生怕漏掉老和尚講經的內容。
老和尚上課時,聲音鏗鏘有力,精神很好,講經時笑咪咪的,像慈父般看著大家,深入淺出,慢慢地解說,希望大眾都能體悟明白。當時經常來淨苑聽老和尚講經說法,反覆薰習,雖然懂得不多,但無形中菩提種子已深深種在八識田中,感恩老和尚不辭勞苦地教導。
老和尚講經以後,下一堂課由老學長帶著大家分組討論,老學長會解說老和尚上課的內容,學員們提出問題互相討論,學長做解答。以這樣互動的模式學習佛法,慢慢地學會了一些佛學基本概念。
學期結束後跟著報名了佛七。生平第一次打佛七,什麼儀軌也不懂,佛七期間就發生了糗事。佛七第一天早齋,常住準備豐富的稀飯、菜和饅頭[2]。當時末學還是學生,食量小,吃了稀飯和菜,饅頭只吃得下半個,剩半個放在桌上,心裡很不安,但是又不能講話,就這樣忐忑不安地吃完早齋,那場景到現在還印象深刻。
雪上加霜的是,隔天住持和尚開示:「請大家注意!這寺院你們看到的一切物品,都是來自十方供養,要惜福不能浪費,浪費是有罪過的。」聽到以後,頓時心涼了半截,緊張了起來。那天以後,每餐飯菜一定都吃得乾乾淨淨,一點都不敢剩。但是心裏卻一直擔心著自己浪費了食物,欠了十方債,以後一定要償還。所以打完佛七後,只要淨苑需要護持的人力、物力、錢財,一定盡心盡力供養,不會慳吝。
第二樁糗事發生在佛七第三天,開禁後看到隔壁同學腿麻到放不下來,又聽到她痛得嘖嘖叫,忍不住笑了。運氣不好,正好被老和尚看到,老和尚當場大聲喝斥:「現在是人生的生死關卡,最要緊的時候,竟然還有人還在笑!」被老和尚這麼一罵,當下像被雷打到一樣嚇傻了,當場不敢抬頭,直到老和尚離開後才敢動。從此以後念佛、靜坐,眼睛再也不敢亂看。
第一次打佛七就出了兩次糗事,雖然很尷尬,但學會了珍惜來自十方的供養,覺知了念佛時要專注收攝身心。感覺參加佛七以後心定下來許多,做事比較不毛躁了,收穫滿滿,心想以後有機會還是要繼續參加佛七,還是感恩老和尚當時的教訓。
老和尚常開示大眾念佛要注意身口意、坐姿還有身心的調理方法,老和尚清楚知道初學佛者心是散亂、不定的,所以開示時特別強調要「關閉六窗」。「六窗」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老和尚說:「念佛時,眼睛不可邪視,要看就看佛像或是垂臉低目;耳朵不可亂聽,只聽佛號;鼻舌身意也如此。」老和尚說能真正做到關閉六窗,心不久就會定下來,便可正念現前,正念就是佛念。心所想的,身所禮拜的,口所念的皆是阿彌陀佛,這樣念念相續用功,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淨念相繼,心裡沒有任何其他的念頭,唯有念阿彌陀佛,一念萬年,淨念相繼,就是所謂的「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只會現阿彌陀佛境界,原因是境由心現,心只想阿彌陀佛,當然只會現阿彌陀佛的境界,觀無量壽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算臨命終時不見佛,命終之後一定會生在佛前,生在極樂淨土。
念佛法門如此殊勝,與大家共勉,相互提醒,把握當下因緣,盡量來講堂共修,不論是聽經或唸佛共修的功德力,都會累積我們的福慧資糧,都會加持我們法身慧命不斷地往上提昇,更上層樓。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記得每天發願,願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念,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預祝大家盡形壽發願往生極樂淨土不退轉,阿彌陀佛 !
[1]那時蓮風樓還沒蓋,大殿是現在的西方殿,早晚課都在西方殿進行。
[2]那年代飯菜是用大灶大鐵鍋煮的,火是用木材燒的,常住煮得非常辛苦,由衷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