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念佛 自性彌陀
桃園講堂蔡培煌(淨晟)
淨苑去年舉辦「感恩五十迎向一百」紀念活動,今年也有「趣佛菩提」修學,四眾弟子緬懷老和尚,發揚「法燈傳無盡」的道風。非常感恩老和尚、慧修和尚尼與住持和尚,栽培了三株幼苗--僧眾、念佛會學長以及講堂蓮友,以紹隆三寶,續佛慧命。
老和尚示現以菩薩乘願再來,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懷,與眾生蓮友結法緣。不畏生死而入生死,晚年受病魔干擾,親身顯示「身受心不受」的典範。引喻說明,就好像偉大的母親,讓人至誠讚嘆。母親產房產子,會因痛極而吼叫;但經過幾小時休息,護理師將小嬰兒交到她的懷抱裡,馬上露出滿足的笑容,將幾小時前的痛吼忘了,充分表現母愛「身受心不受」的自然本懷。
我們面臨四大色身的衰老、病痛,需體會自然的生滅應對。「四大色身」交給醫師,「心」則需思惟。每次來講堂共修,禮敬諸佛時,與佛相應,體悟有一個不受因緣生滅,恆常不生不滅的自性清淨心,它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真如本心,也是自性阿彌陀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
心有無礙的本質,「一心」從本體和相用上看,蘊含兩個方面──真如門和因緣生滅門。以鏡子做比擬,沒有因緣來照時,它湛然不動(真如本性),當因緣來時就會起妙用,我們去執著妙用的因緣生滅,而起種種煩惱,忘掉真如清淨本心,恆處憎愛二心。
古德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老和尚引《大方廣佛華嚴經》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自體法界都是唯心造的。心清淨則不造,不造就得無上佛道[1]。覺林菩薩偈云:「若人知心行,普照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不住於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老和尚說,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勉勵蓮友、學長體會《金剛經》經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老和尚教導我們,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不論好的環境或壞的環境來,念佛心不變,以不變的念佛心,可以應一切因緣。面對人、事、物,「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一切隨緣沒煩惱,只要心豁達,信心就越高,煩惱就越少。
《諸法無行經》有一偈誦可供大家思惟 :「凡夫畏佛法,故去佛甚遠。若不疑空法,空法即菩提。一切有為法,即是無為法。是念不可得,無念即無為。」老和尚說:「至誠心念佛,自性彌陀。」至誠心,就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 :「如母憶子,子若憶母,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在「趣佛菩提」修學中,法師以一譬喻說明。母親與小孩參觀展覽會場,無意中與小孩失散了,在慌張中小孩大聲呼叫媽媽聲音,就會透過心心相映,傳遞到媽媽耳根,雖然不一定真實聽到,但心的連結就是契心,在透過服務臺的廣播協助,很快就能母子相會。
淨苑每年的佛一、佛七,都以老和尚「萬緣放下,關閉六根、精進念佛、剋期取證」,勉勵蓮友。末學也嘗試放下平時的事緣,關閉科技通訊,薰習如臨終時契入萬緣放下,直入西方極樂世界淨土。
老和尚教導蓮友,不得雜亂,慢慢的修,就可得定心,定於阿彌陀佛聖號。這過程有漸次:初得定心,煩惱起時,心要想起念佛,煩惱就會伏下。再進一步,自己需主動觀察,起觀照、起念佛,心的煩惱就可伏下,久久用功,心就不易被環境所影響而能隨順。而後再進一步,遇到惡境時用「忍」來順應,就可得定了。面對三毒,貪、瞋、癡的引誘也需以「忍」面對,天天薰習。到臨命終時,自然可以忍住種種的病痛,心不狂亂,而能正念念佛,才能往生淨土。
老和尚提醒我們,佛祖有的,眾生也有,佛祖沒有的,眾生卻有。釋尊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需少用意識緣影心,常轉念刻意練習回歸清淨自性本心。因它是無價珍寶,是眾生本俱有的摩尼寶珠。古人道:「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老和尚引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勉勵蓮友,以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啟正信,以正信來啟發正願發菩提心,以持名念佛導入正行,「信願行」三資糧契入,「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
祈願在西蓮淨苑大法船,引領末學與諸位學長、蓮友,如迴向偈:「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2],同生極樂國。」感恩!阿彌陀佛!
[1]《側聞散記》pp.74-75
[2]指最後的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