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教宗般若普照四眾

桃園講堂李阿坤(心卓)

智諭老和尚以「持戒」、「念佛」、「般若」為淨苑弘法的三大方向,三則皆很重要,般若法更是重中之重。適逢老和尚百歲冥誕,分享老和尚的「文字般若」與「法身般若」(即言教與身教),紀念老和尚之恩德。

先談「言教」。慧鐸法師帶領我們修學《般若心經》,為我們詳細解說很多「緣起法」名相,並播放老和尚原音開示,使我們對緣起法有更深的認識。老和尚有本著作《緣起法泛談》,我對這本書可是看了又看,不知道老和尚的緣起法要告訴我什麼?我要如何善用緣起法?雖然裏面的名相我大概都會背,但會背又如何?如老和尚所說的「只觀其文,不知其意」,但我還是很勇敢地分享對緣起法的認識。

有一首偈誦,「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早期很多場合掛著這首偈誦,我不解其含義,後來才知道出自禪宗《指月錄》,書中收集650位禪宗行者言行傳略,其中有位惟信禪師作了這首偈誦。

他說,老僧30年前還未參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親善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到老來有個安住處能好好修行,「見山祇是(還是)山,見水祇是(還是)水」。個人見解是形容修行者悟道之後身心的轉換,通俗說法是精神層次的昇華。這麼說有點抽象,若換個角度,以老和尚的緣起法契入或許較清楚。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緣生」,山要有樹木、石頭還有泥土,水要有雲有溼氣,當這些條件因緣不具足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是因緣生,給他一個假名是山是水,好比現在看到的富士山,給它一個假名叫富士山,但若這座山發生土石流就沒有了富士山。緣起會變,就是老和尚說的「緣起性空,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不變是它的「體」,隨緣是它的「相」,體因相而顯,相依體而成,相生相成,互攝互入。

咱們都吃過西瓜,西瓜要怎麼種?把種子埋在土裏,就長出西瓜苗,但這是落伍的作法,新的技術是嫁接。據我所知,南瓜種苗的頭接西瓜種苗的尾,接好成為一株西瓜苗可拿去種植,但沒多久在接點處又長出新芽,竟然是南瓜藤!這下好了,一株苗竟長出兩種不同的藤,請問這是一株或兩株苗?

這問題若問老和尚,他會說「不一不異,不落二邊」。不能說是一株,不能說是兩株,要取「中道」。在這裏,中道就是緣起,這株幼苗它無自性,是人為因素造成這樣的結果,所以是個緣起法。

釋尊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覺,當流星燦然劃空而過,釋尊覺悟了什麼?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緣起,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我們的念頭生、住、異、滅皆是緣起;老和尚說四諦苦、集、滅、道,是緣起;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是緣起;若無明不起,無生老死亦無六道輪迴。老和尚說能知緣起法者,即得無上菩提。

這些是我對老和尚「緣起法」初淺的認識。

接著分享老和尚的「身教」。民國89年下半年度,老當家慧修法師希望桃園講堂每星期六晚上到蓮鄉幫忙照顧老和尚,講堂有多位男眾參與。那時老和尚身體己經很虛弱,連上馬桶都要用抱的,若沒一次成功而滑落,再抱一次老和尚就會很痛苦,但他從不皺眉頭或哀叫,頂多只發出「嗯」一聲,我們就知道老和尚他很不舒服。

漫漫長夜是苦是痛,黎明到來是苦是痛,老和尚曾說過「身受心不受」。「身」痛不是痛,「心」痛才是痛。老和尚的生忍功夫了得,使我意識到五蘊身心不要看得太真實,否則當臨命終時,病苦來臨,要如何去面對?

事實上老和尚已進入到無生忍,超越了這種苦這種痛,他說過一句話「捍勞忍苦已待時」,等待往那一刻來臨,使我體會到興、衰、毀、譽、稱、譏、苦、樂,皆是過眼雲煙,不要執著人我是非,方不致障礙往生的契機。

老和尚以色身示現「無常老病苦」而能「正念分明求往生」,我見證老和尚生忍與無生忍大無畏的精神,令我敬佩,更是我要學習的。

老和尚是位再來人,如一輪明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普照四眾弟子。非常感恩老和尚的言教身教,為弟子點亮法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