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篇:出家初心12

挑戰不一樣的人生

法持

在當兵的時候,有因緣準備佛綱,讀到師公智諭老和尚的著作《緣起法泛談》中的一段內容:「眾生虛妄取相,復依相立名,依相名而起妄想,依妄想生煩惱,依煩惱造諸惡業,於是流轉生死。」這一段內容,與當兵時遇到的人事物很吻合,覺得老和尚把世間看得很透徹,也對佛法產生更進一步的信心。

當兵即將結束時,思考退伍後人生的規劃,是否跟一般人一樣,找工作生小孩照顧小孩等。對於這樣的人生規劃,是否太一成不變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過一生,難道自己只有這樣的人生規劃嗎?

這時,腦中突然有個想法,出家是否為不一樣的人生規劃?但又想到出家要讀書,我很不喜歡讀書。為什麼會認為出家後要讀書因為住持和尚是博士,是教授,讓我感覺出家後要一直讀書。因此,想到出家後要讀書,讓我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不過,心中又生起一想法「不是要過不一樣的人生嗎?」接著便思考,既然要過不一樣的人生,也就是要挑戰自已不喜歡或很難的事,而出家便是一件很值得挑戰的事以現在來說,就是跳脫舒適圈。

因此,挑戰不一樣的人生,便是我出家的初心,即便到現在我都沒有後悔我的選擇

法師篇:出家初心11

報恩最好修行最勝出家最妙

法可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出家?
是感情問題?還是家庭因素?還是…
我人生中有三個轉折點,也許就是我出家的關鍵。

第一個轉折點:
剛當兵的時候,要適應部隊生活並不簡單,也容易緊張。班上有人犯錯,全體就要接受處罰。
我們必須互相幫忙,避免一人犯錯大家都被處罰。
在相互幫忙中,最重要的是彼此打氣,在部隊操課後,互遞上一杯水、一碗飯給最要的人,讓彼此的合作更有默契,以贏得排長的讚許,賺取多一天的榮譽假。因此我們學會了互相道謝與感恩。

這讓我想到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常常為我打氣,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送上一杯水、一碗飯,但我卻從未道過謝及說過感恩的話。內疚,讓我一直思考著將來人生規劃,最能報答父母恩?

第二個轉折點:
當踏入社會後,第一個規劃就是把辛辛苦苦賺的錢存起來,買人生的第一棟房子。所以工作奮鬥將近十多年,如願買到第一棟屬於自己的家。有一天打掃房子以後,滿身大汗地躺在客廳沙發吹著冷氣時,突然警覺到,為了這一棟房子「儉腸凹肚」縮衣節食,付出太多了
地球這麼大,我卻要一輩子守在這六十幾坪的房子中,把自己困在這麼小的地方,讓自己失去擁有全世界的機會。這樣的思讓我覺得身心十分不自由,為了得到物質享受卻束縛我走向更大的目標與夢想。要如何脫離這模式才能得到解脫?

第三個轉折點:
開始接觸佛教,在一個很殊勝的機緣下,我協助一位居士到寺院裡照顧一位僧人。從這位出家人驚訝地發現,人即使在病榻上不能自主的時候,身心也依然能夠祥和與自在。
我好奇地去觀察與思出家人的生活,更令我覺醒到的是出家修行最能報答父母之恩,也能擺脫世間所有物質的束縛,擁有如法界虛空的廣大與解脫。讓我確立了人生規劃與將來想走的路。
報恩最好,修行最勝,出家最妙這是我出家的初心

法師篇:出家初心10

侍者發心當徒弟

惠凱

在老和尚往生之前幾年,每個月都到淨苑參加念佛會的課。當時師父身體雖然不好,都有比丘法師幫忙攙扶師父上法堂上課師父他老人家真的是爲法忘軀,不顧身體的病苦苦撐着爲大衆上課,真的令我非常的感動。

經過一段時間,法師們也都照顧的非常辛苦。當時老當家慧修法師問我,是不是可以幫忙照顧師父,當師傅的侍者,分擔法師們的辛勞?承蒙慧修法師的抬愛,讓我有機會來當師父的侍者。親近老和尚,這真的是我莫大的榮幸。也感恩老和尚的慈悲,讓一位在家人能來照顧他。

當侍者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就有人跟我說老和尚以後不再收徒弟了。因爲我也有出家的打算,如果不好好的把握這個因緣,可能就無法跟老和尚出家了。當時,家裏的老菩薩已經80歲了。偶爾我也會帶老菩薩來浄苑住幾天,法師們和老菩薩也都很有緣,都把他當親人一樣來對待。我也有跟老菩薩提起出家的意願,求他老人家能夠成全。當時,老菩薩的身體還很硬朗,他說等我百年後再出家吧!

我有跟老菩薩講,有人跟我說老和尚以後不再收徒弟了,這是很難得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就可能不能和老和尚出家了。經過一再的懇求,老菩薩最後還是答應了,感恩老菩薩的成全。

在民國88年的農曆916日剃度出家受沙彌戒,並在89年於苗栗法雲寺受具足戒。感恩老菩薩的成全,更該感謝師父老人家慈悲攝受剃度,以及淨苑的成就。

法師篇:出家初心09

惠謙

尋,找尋人生的出口,找尋人生的方向,找尋人生的歸宿找尋脫離苦海的方……應該就是我的出家初心吧!

不禁想起2000多年前,一位印度的王子,似乎也為了找尋這些宇宙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毅然決然地放下王位嬌妻,溜出王宮而修種種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他,就是我們偉大的佛陀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

吾人何其有幸,想要找尋宇宙人生的答案,不用再擔心何去何從了。只要尋著佛陀的足跡,循佛陀的教法,必然能夠如同佛陀一樣,證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找尋到那本不可思、不可尋、本無來去、本不生滅的來時路吧!

法師篇:出家初心08

但願眾生得離苦

釋法若

一、苦是良師
小時候,學會察言觀色,體貼大人的需求。以至於他們有時會忘記,我只是個小孩。不自覺的向我訴苦、抱怨,看多了、聽久了,就覺得:人生好苦!

二、菩薩垂慈
國中時,老師曾教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當我遇到困難時,不自覺的就念起觀世音菩薩。菩薩慈悲,為我化解了許多大小災難,讓我對菩薩深信不疑。

三、大夢初醒
爬上一山又一山,不斷攀爬的過程,我到底在追求什麼?大二時打了第一次佛七,規律的念佛生活,禁語禁足,只要照顧好一句佛號。這種體驗,讓我靜下心來,沉澱思緒,發現原來自己有那麼多的妄想在起伏著,如果不是這句佛號,我是看不到自己內心的狀況,被壓抑的情緒、想法,通通跑出來了。老和尚每天的開示猶如警世晨鐘,敲醒了我,警覺到隨業逐流的可怕。

四、火焰紅蓮
怎忍拋下父母?出家代表修行有保障嗎?在家也能行菩薩道!父母恩與佛法恩互相拉拔著……

這些阻礙讓我不斷往內探究自己出家動機何在。如果真發菩提心,真以眾生為念,真以修行為務,就要將智慧、慈悲活出來。將利益於眾生的事,勇敢好好的去做,不要一直考慮自己要什麼,要多為他人想一想,如何讓人快活,更想學佛。

願不忘當年苦苦求出家的初衷:唯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法師篇:出家初心07

修念佛定超越自我

釋慧果

出家前,常想生命的意義為何?更對死亡帶著恐懼。欲求解脫苦無其門!值遇佛經解惑生命的意義,心生歡喜。

昔閱禪宗公案:「終日喫飯,不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心生疑惑。吃飯不著米,且行不踏地,此是何等的高超境界?令人懵懂不解。

佛陀成道時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即指出眾生皆具如來佛性。末學看到「佛性」二字,心生大歡喜,然仍不解其義

出家後,修學到般若經才明白,佛性是我等的本來面目,我們的真心,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才明了禪宗的公案,都是祖師見性流露。憶昔出家目標:要「超越自我」、成就「念佛三昧」。至今未有消息!總是六根追逐六塵。凡夫當從六根入手。

而六根又當如何入手呢?淨土念佛,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阿彌陀佛」佛號修行入手,最簡易最直接了當。〈念佛圓通章〉:「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只要佛號念清楚、聽清楚,即是佛性念佛念佛性,直指心性,也就是實相念佛。

今以念佛一念清淨心,來完成自己定下的修行目標——成就念佛三昧。因為修念佛三昧就能超越自我,了脫生死。能隨緣自利利人,弘化如來事業。

恭逢淨苑50周年,住持和尚開示:「莫忘初心,成佛有餘」。以此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