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20

聞思修入道

心臺(陳位臺)

加入淨苑板橋已經15年了,如果是淨苑皈依已經31年。31年前承蒙心雅、如莊、心賢成就母親往生助念因緣而懵懂到淨苑皈依15年前承蒙心雅及板橋講堂蓮友成就家父往生佛事。
因為好奇怎會有那麼多人,對陌生人的往生毫不忌諱到場助念,甚至每個七的佛事因而到板橋講堂一窺究竟。

記得那時慧運法師是板橋講堂指導法師,叫我要心得分享一知半解的人在諸位大德的面前,不班門弄斧為了惡補,開始閱讀人間福,對佛學用語有初淺的了解,對於佛學知識才稍有領會

發心立願彌陀藥師觀音普賢……經中都有明述講堂的蓮友中元清明各法會看到學長們發心護持不曾面有難色,風雨無阻,都是發心菩薩,都是我學習對象。

經過多年的思修薰習,現在,我將佛法運用於生活中透過攝取佛法;運用來改變反省;行踐來改變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而透過改變自己進一步學習信願行這三點在生活上激勵自己妙用無窮相信自己,許下願望目標,付出行動,讓自己每天生活或事業都有目標,身心力行不論動機先去播種,當因緣,則果自熟。

說來慚愧,沒有深入的佛學知識但卻也讓我受用無窮。道在哪裡莊子:「無所不在。」人生無處不道場,時時提起正知正念,隨喜讚,遵循八正道之指示,則人生道路雖無康莊大道,但至少前面有路。

從一開始的為了一窺究竟,而讓自己有機會接受佛法的洗滌與滋潤。古德云合抱之木始於毫末;千層之台始於疊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發自己的自性,從聞思修下手,從信願行發芽,進而達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行動才是實踐的真理,改變才能實現,這是我這些年的心得。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19

菩提心與無我慧

智論郭志忠)

學佛、初心;當下一念、時時刻刻、任何地點都是初心,都是能學佛的因緣。話雖如此,還是跳脫不出自己的妄想世界。
妄想的世界中許多的慾望、負面思考有時結合粗重的身體,妄想更多更複雜、更加沉重。

幸運的是,遇見大覺世尊、祖師大德開示緣起,有了一線曙光。緣起開啟了空性、菩提心的大門,讓我們了解智慧、福德或是法性、色身的重要性。
為何知有妄想?有時是因為執於其中不能知之有時是知習性力大而跳脫不出。

緣起甚深,只了解文字皮毛,有時能身心輕安一點點。
實際於念念相續中無明不覺瞋癡因而
雖是當下一念、時時刻刻、任何地點都是初心然身心緊密相連,與外在環境密不可分。要成就自身、外境的順緣,還需有菩提心與無我慧的菩薩道六度精神,方能與眾生共創互助的流轉順緣。

空性、菩提心的殊勝教授加上相應於佛菩薩的願力,構成了堅固鐵三角,成就了同生西方的大慈航。

感恩大約20年前慧觀法師到板橋講堂開示《法華經》〈法師品〉,弟子留下重要的法寶卡片:「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18

在講堂皈依當香燈

法禪(謝碧嬋)

佛日增輝,感懷老和尚創立西蓮淨苑五十年,暨老和尚圓寂二十二年紀念,有幸藉此機緣感恩老和尚的恩澤。

回憶起,板橋講堂即將成立道場,老和尚帶領諸位法師來到講堂勘察清理,末學榮幸也到現場,當時受到法師們的關心,要馬上接受老和尚的皈依。在講堂皈依末學笑稱自己是老和尚的首位「佛門外道」弟子。或許是因緣成熟結下在講堂二十餘年的香燈之執。佛力加被自此開始奠定學佛的信願深心。

莫忘初心,方得始終老和尚律紹南山,教宗般若,行在彌陀。
深入般若義理探究,般若出生三世諸佛及諸佛無上菩提是每個學佛者根本之學。般若即是真俗二諦。真諦,隨緣不變;俗諦,不變隨緣。

老和尚持戒嚴謹,專修持戒念佛始至終不改題目,教導我們老實念佛,清淨心一句彌陀聖號能夠消業障、除妄想、斷煩惱、破無明。雖未能做到却隨時警惕在心,漸伏漸歇朝這清淨無量光壽盡學習。依教一句佛號至誠懇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佛心。
能夠學佛是莫大福報能夠親近西蓮淨苑是多生福德善緣

有如法正知正見的淨苑為依歸,末法難遇。無量壽經云:遇善知識,聞法能
行,此亦為難;若聞斯法,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惜所有始至終。感恩五十,迎向一百
祈願淨苑佛法興盛繼續領航永遠永遠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17

在快樂小學堂一個也不能少

淨涼楊美珠)

住持惠敏和尚在六十感恩記訪談錄曾提到:「建立社區淨土並以慈悲關利人利己,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與推行社會服務。」
因緣在2016接下快樂小學堂課後學習,孤單和孤立無援弱勢家庭孩子們,我總是想著自己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我深刻相信,唯有不斷地「傾聽」孩子內心的渴望愛是一種支持陪伴」。這番督促,就讓人勇往直前

因為一個也不能少,在快樂小學堂613個學期,始終抱持我們不是安親,也不是補習班,而是收集孩子快樂笑聲的課後學習因為只有一次,三小時的陪伴,所以想用不同的方式,以孩子視角出發,跳脫學校框架設計課程

學校輔導主任看到小朋友的轉變,每學期會特別推薦,讓更多需要關懷的弱勢孩子走進快樂小學堂。
有部電影「聽見歌再唱」,電影裡老師句話「我不知道我做了會怎樣?但我知道,我不做,會怎樣?」

曾經學校推薦一位四年級小男生,來快樂小學堂因家裡突逢變故父母雙亡,孩子的臉上找不到笑容來的第一天,一場自我介紹的遊戲,聽到每人捏在手上的一聲雞叫,他竟然笑了期末還交到兩位好朋友
但最後年邁的阿嬤力撫養,學期結束便被迫送往孤兒院期末最後一天,孩子懂事的寫一張卡片給我,他的兩位朋友哭了

這件事讓我更深刻體會在小學堂的「快樂」意義,對孩子來說,短暫的就像滴水穿石的堅持,而我抱持一開始的初衷
感謝六年來風雨無阻從未缺席,得到淨苑法師的傾聽和對話,讓陪伴這件事受到支持,才可以越走越遠

這是一條光明的指引,在西蓮淨苑這塊慈悲園地,在觀世音菩薩的護之下,一個也不能少感恩有您,愛,哪裡需要,就往那裡去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16

成就更好的自己

心媛(童采翎

從皈依到現在,算算已有數十載,在年紀60的今天,回顧學佛的初心,沒忘記——離苦、成就更好的自己。
想想自己多幸運,能有因緣認識阿彌陀佛、認識淨土宗、認識淨苑。
還沒皈依前,第一次接觸到金剛經,雖然不懂,但是非常的喜歡。在讀誦的過程中總能得到一種清淨。後來在民國80年遇到善知識,922日在淨苑皈依三寶,得法名心媛。覺得自己有阿彌陀佛可以依靠,滿心歡喜。

民國97年開始回桃園講堂上佛學課程,在懵懵懂懂中感謝講堂的指導法師、授課法師和學長慈悲的指引教導縱使生活裡面有很多的考驗,在佛學中總能得到一些指引,而沒有迷失方向。縱使還有很多做得不好,也能在懺悔中清淨。民國100年於淨苑和同修淨遜一起受五戒;民國111年淨苑首次傳授瑜伽菩薩戒,心媛再次感謝能因緣俱足的「受」菩薩戒。很多學長都告誡:受戒容易持戒難。謹記!謹記!

有因緣學佛,多麼難能可貴,很珍惜。在此人世間修行,希望自己能學習佛的精神:斷惡、修善、度眾生。不忘初心!南無阿彌陀佛!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15

盲龜浮木

淨施陳嘉惠

年輕時對各種宗教都感到興趣,透過閱讀宗教故事閱讀各種文化價值探索過程接觸不同宗教信仰形塑的群體,不免自問什麼才是渺小的在這浩瀚宇宙中安身立命之道

步入中年後,開始面臨親友生老病死理智上知道萬物皆是無常,但實際上卻無法領悟這無常身邊出現逝者已矣,生者卻為了逝者的身後事諸多紛、無法寧定的例子,不免為之感傷。看到這一切,深知「善終」真是人生中困難的一課,更讓我想尋找直面無常之法,與無常共存之法。

後來孩子因緣巧合到淨苑上了一期閱讀課為了感謝淨苑,留下來擔任志。親近淨苑後,看到淨苑法師與學長們的智慧慈悲與精進,看到淨苑不僅是弘揚可以讓人生「善終」之法,也弘揚活在當下、利益眾生的「善生」之法博雅戒習的善法五戒、學五戒與健康五戒正是我心中嚮往的真(智慧)、善(慈悲)、美(健康)的追求

有機緣親近淨苑,想起以前讀過的故事,感受自己猶如茫茫大海中的盲龜難得遇浮木此殊勝因緣,心中滿滿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