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心路歷程

板橋講堂  姜鳳麟(心琪)

為了緬懷老和尚創立淨苑及弘揚佛法的偉大精神,住持惠敏和尚鼓勵蓮友分享學佛心路歷程。

回顧我與淨苑的因緣,起於服務單位的學佛團體帶我們去齋僧,因此得知講堂有講經。我家剛好在前樹林講堂旁,走路約十分鐘距離。當時兩個小孩還小,就帶他們一起去共修,假日也會到淨苑聽經,有時在蓮鄉外面還可以看到老和尚出來曬太陽,他總是面帶微笑,面容慈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後來有一天傍晚時分,講堂通知老和尚圓寂,我帶著兩個小孩前往淨苑二樓法堂參加助念。於成福國小舉辦的老和尚告別式,人山人海,場面盛大莊嚴,覺得自己很有福報能為老和尚助念,並送他人生最後一程。

我的兩個孩子與我一起於淨苑皈依,他們的法名是心朗、心潔。因為擔心他們會學壞,希望他們能自幼多接觸佛法,幫他們報名佛學夏令營,一直到他們長大讀大學,也鼓勵他們繼續報名淨苑國高中夏令營的小隊輔,一次服務四五天或七八天。

他們自小參加這類佛法活動,所以吃飯能吃乾淨,不挑食,很惜福,同時不會殺生,在家裡如看到蟑螂蜘蛛,都會大叫要媽媽趕快過去,我會小心抓起,隔天拿到家附近草堆放生。在他們讀小學的某一天,全家外出用餐,我宣布「自今天起只要有媽媽在,全家都要吃素食」,同修也配合鼓勵他們素食,十分感謝淨苑法師對他們的調教及引導。

學佛數十年,看了很多老和尚的開示,如《夏雨清涼》及《佛七講話》等等。也會問自己素食的價值是什麼?學佛的意義是什麼?智慧慈悲及對眾生的平等心有無增加?自己能否將佛法運用於日常生活?

我想,感受最深的應該是我的家人。我同修是個很有主見的人,過去的我個性也很強,遇到意見不同時,衝突是難免的。就如菩薩戒文所講的「他生氣,我也生氣;他罵我,我也罵他」。同修還會問:「妳是怎麼學佛的?妳的法師是怎樣教妳的?為何至今還那麼愛生氣?」實在要向法師說一聲抱歉,因自己沒做好,連累法師擔這種責任,感覺很不好意思。

夫妻吵架,最難過的應是家裡的小孩,女兒也會說:「我拜託你們不要再吵了,好嗎?」漸漸的,我也會反省檢討,心變柔軟,包容心變大,能警覺情緒要起來,學習靜默,靜靜地走開。同修發現我沒有再爭辯,也能停下來。深感學佛對家庭的和合有幫助。

佛法告訴我們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看見「無常」的發生,除了難過,也會提醒自己,珍惜每天的日子,過有意義的人生。自「無我」當中學習縮小自己,將心力集中於該處理的事情。為了轉化煩惱,與人相處學習降低分別心,原諒對我不好的人,不與眾生結惡緣,也不要將不好的境界放在心裡傷害自己,讓事情隨緣過去。

為了能夠專心念佛,常常告訴自己,世間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到最後不能帶走任何。不要管別人的事情,安住在內心的佛性。常常練習,能夠幫助看破放下,減少妄想,也不易胡思亂想。現在的我,除了每天將家裡整理乾淨,對不需要的東西也慢慢處理掉,希望未來留給後代一個清幽的環境。

一路走來能夠堅持於佛道,沒有退轉,是因為持續著念佛、聽經聞法及參加法會,可以感受到佛菩薩的加持,帶著我學佛。未來祈願與阿彌陀佛心心相應,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大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離苦得樂。

感恩法師每星期到講堂辛苦帶領我們共修,有時看到人較少,心裡也會難過,所以要求自己除非有特別的事情一定要來,也希望我們蓮友每週一及四,都能來講堂念佛聽經,讓板橋講堂欣欣向榮,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