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念佛清淨自在
桃園講堂陳惠莉(心默)
淨苑為了紀念老和尚百歲冥誕,舉辦「趣佛菩提:淨土永續,菩薩勇健--念佛三昧」課程修學。授課法師提到老和尚智慧法語「身苦、身樂,常自在」,讓我想起曾經與老和尚有過一面之緣。
當時老和尚雖然躺在病床上,看起來卻精神很好,不像是生病多年的人,他說 : 「不要被五陰身心帶著受大苦。有病時不起『痛苦心』,喪失正念;健康時不起『放逸心』,一心不亂。」又舉例說 : 「如果牙疼兩三天不能睡覺,你唉唉叫有用嗎?」可見老和尚修行,對於病苦已然看淡,而得大自在。
老和尚說他學佛得力於一個「誠」[1]。什麼是「誠」?「誠」是「認真」。如何「誠」?「忍讓恭敬」。做到「你對我壞,我還對你好」,「遇到對方比我強,讓他三分。遇到對方比我弱,敬他三分。」
我們餓了會想吃飯,渴了會想喝水,要以此種「如飢如渴」的誠心學佛。還要像小時候經常想媽媽的心情,「如子憶母」勤念佛。如能身不做是非(身誠),口不談是非(語誠),心不想是非(意誠),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是「身、口、意」三業誠。「誠」心不變,蒙佛加被;「誠」心道場,可以成佛。「誠」之一字,保證往生。
老和尚教我們,每天念佛時要起「懺悔心」,不可念得「嘴滑」,有口無心,發現時要趕緊用心念。一切處、一切時,忙、閑、樂、苦,一心念佛。心無力,借口來扶。
老和尚說,辟散之要在「音聲」。當散亂心、煩惱心、妄想心伏不下時,到遠處去「高聲念佛」;若因緣不具足,或小聲念,金剛持,都可以。念佛人最好是每念一聲佛出於真心,當你出音聲時,心裡都是佛號。聲聲佛號要發自於心、出之於口,攝耳諦聽。耳根一攝,六根都攝,即可淨念相繼,一心念佛。
老和尚說,一念隨染是眾生。一念隨淨是佛。念佛放下,心不起境,境不礙心。念佛調心,不要從別處用心。從調自己的心下手,決定心生決定境。老和尚慈悲指引,「清淨心」除煩惱,「至誠心」起佛號。我們晨起正好用功,刷牙時,真心切願起佛號;晚上睡覺前,至誠念佛。
老和尚說 : 「境由心現,心逐念成。」起惡念,造惡業,便起恐怖心。念佛號,清淨心,便起歡喜心。一心具十法界,上可成佛,下可地獄,修「心」在修每一個「念」。「念」是正確的注意力,覺察力的持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老和尚身苦身樂皆得自在的念佛法門,早已在他一次次的慈悲教誨、一句句的智慧法語中,詳細地教給我們。「知道法門了以後,切實用功。這是為你自己用功啊,不是為別人用功。」[2]
最後以老和尚的話與大家共勉,「 黃昏景色雖好,注意黑天快回家,不要黑天到不了家。」老和尚讓我們快快回到極樂世界的家!「現在我們大家就開始試一試,用用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心念佛。開始念佛。」一句佛號,用盡全身力量,清楚明白,一句一句念下去,發真願求往生,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祝福大家,身心健康平安吉祥。歡喜自在念佛,往生西方無障礙!阿彌陀佛!
[1]我學佛這麼多年來,得力於一個「誠」字。我開始學佛就誠,直到現在誠心不變。我得力於一個「誠」字。《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上)》, p. 390, 11-12
[2]《佛七講話》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