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的三帖藥

桃園講堂邱鈴惠(心薌)

我來講堂,以前開車要花三十分鐘,現在要四十分鐘才能到達,是什麼力量推動著我來講堂二十幾年?

我來學佛,為了要來治「病」。也許會有人好奇,我好好的,要來治什麼病?我要來治「貪瞋癡」的病。這種病很麻煩,必須要找好醫生,才能治好病。

好醫生長什麼樣貌?要有「戒」、「法」、「淨土」。老和尚遺留於淨苑的道風--「律紹南山」、「教宗般若」、「行在彌陀」,正是有「戒」、有「法」、有「淨土」。慶幸自己找到好醫生,有一句話「願與智者同哭,勿與愚者同笑」,可見善知識的重要。

老和尚重視戒律,依佛所教,出家人半月半月誦戒、每年結夏安居、平時過午不食。為在家人傳授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五戒可以不失人身,八關齋戒是往生的增上緣,菩薩戒盡未來際保有佛種子。「戒」教我們要做好人不要做壞人,「戒」是做人根本,成佛的因。

有戒還要有「法」,也要有智慧,才能面對生活中的磨難。佛說「緣起法」,老和尚也說「緣起法」,老和尚以二諦(緣起性空)來說明。「空」不是「無」,是否定自性的存在,一切法非單一性、不變性、主宰性,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無自性,緣起法是法法平等之相,造如是因得如是果。

在《佛七講話》裡有一個譬喻:人生就像演戲,在戲台上粉墨登場,扮爸爸、扮媽媽、扮兒子,戲演完了都要下台,一切都是假。我們現在也是在演戲,做爸爸、做媽媽、做兒子,有一天因緣離散,各走各的,一切都是「空」。為了不使眾生着「空」,又跟我們說「有」,你現在做爸爸要像爸爸,要賺錢養家。做媽媽要像媽媽,要打掃煮飯,做兒子要像兒子,孝順父母。好奇妙的「空有不二」。

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用「二諦」於生活上,煩惱會減輕不少!學佛不再只是求往生,而能將佛法用在當下,讓每天過著解脫自在的日子,才是難能可貴。

老和尚無論講經撰述,最後都會導歸「淨土」,勸我們念佛求往生。老和尚說「願做彌陀孤臣」,就是說即使大家都不信阿彌陀佛,我也要信;即使大家都不念阿彌陀佛,我也要念。我要跟老和尚+1,現在如果有人跟我說念佛不能往生,我也要念,這都是平時在講經說法中,為我們建立的深信切願。

有「信」有「願」,還要有「行」,要念佛。要怎麼念佛?念佛要定課,沒有定課如水上的浮萍沒有根,今天歡喜念一萬,明天忙剩二千,不可一日打魚,三日曬網,會沒有成就。應該不論在忙閒中,定課都要完成,養成念佛的好習慣,才有往生的把握。

念佛不在多或少,在於「至誠懇切」,念清楚、聽清楚。念佛還要「動靜一如」,無論遇到順境或逆境,要不失念佛心。

一切法,若不能消業障、斷煩惱、除妄想、破無明,就不是佛法。很慶幸能遇到正法,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每天要大笑三聲,為自己高興。

老和尚留下許多法語,他慈悲智慧的教誨,為我們開出「戒」、「法」、「淨土」三帖藥,治「貪瞋癡」之病。「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心有正法,夫復何求?」願同念佛人,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