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波堂」的靜思

師大 顏尚文(慧文)教授

恭逢西蓮淨苑開山智諭老和尚百歲冥誕,舉辦「法燈傳無盡」徵稿活動,謹以本文緬懷師恩!

民國606月起,擔任師範大學中道社社長一年期間,與北醫慧海社等北區各校佛學社團,共同發起在松山寺道安法師座下的大專佛學講座。開始聽聞師父講授的般若義理、淨土法門,可惜聽不懂!師大畢業後,回澎湖教書,高雄鳳山預備軍官期間,常聽聞中道社的學弟妹,誇耀浸潤在師父西蓮淨苑中,多麼的法喜充滿,力邀北上參加,可惜無緣薰習「壹波堂」前身之草寮精神!

民國659月回到闊別多年的臺北,就讀師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現任住持惠敏法師(當時還未出家)帶我擠公路局巴士,到三峽西蓮淨苑皈依師父為在家弟子,承賜法名為慧文。此後隨喜參與淨苑的大專青年念佛會,學習師父的般若義理。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殿的拜佛、念佛,師父親手挖掘的「九品蓮池」、建造的「壹波堂」講堂。每逢到淨苑,就會凝視、思維蓮池的「水」與壹波堂的「壹波」,呈現什麼妙義?

在壹波堂上師父的課,黑板上寫著「因緣所生法——無自性(無我)——空」。師父點名問我:「慧文啊!你到淨苑是不是因緣所生的?找得到恆常不變的慧文嗎?有沒有你的自性啊?既然,你是無自性。所以,慧文是空!」當下愣住了,不知如何應答?民國741229日,應邀在淨苑舉辦「般若之旅」學術研討會,發表一篇論文。師父在研討會上致詞,並賦詩一首:「明月湖心盪扁舟,無人無法般若游。歸來無事舉頭望,依舊晴空月悠悠。」迄今,仍然在參解其中妙義。

近日閱讀師父所著《般若義理的探究》:「空者約性而說,有者約假名相而說。猶理不自明,因事而明理;事不自立,由理而立事。猶大海起波,水性不可見,因波而見;波相不自立,因水而立。波即是水,水即是波;波外無水,水外無波。波浪翻騰,無非一水;波澄浪靜,依然是水。猶水性湛然,不礙波相宛然;波相宛然,不礙水性湛然。」原來蓮池的「水」湛然清澄,不礙「壹波堂」宛然映現的一波、二波、三波、四波,即一諦、二諦、三諦、四諦!

「無性則無生滅,無性隨緣則無生滅而生滅;隨緣則是生滅,隨緣無性則生滅而無生滅。」師父在「明月湖心盪扁舟」時,已在九品蓮池,是無性隨緣!壹波堂裏,宣揚「人無我」、「法無我」去二執的般若妙義,是隨緣無性,故「歸來無事舉頭望,依舊晴空月悠悠。」弟子應秉持師訓「無性隨緣,隨緣無性」持戒念佛!祈願師父「無性隨緣」乘願再來,「隨緣無性」再掀一波、多波,法水常流娑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