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殊勝的緣起—我走到西蓮淨苑

樹林講堂林建義(法健)

覺海虛空起 娑婆業浪流

若人尋歸路 極樂有歸舟

這是三時繫念開頭的文,也是我最想分享給大家我在西蓮淨苑得到的第一個寶。

八十年代是佛法興盛的時期,在一次佛法講座中聽到慧律法師說:「我所說的二諦法,只有西蓮淨苑的弟子才聽得懂。」我雖不覺,但有了第一因。

爾後 我竟然在一家素食館 ,猛然看到一張手寫A4大小很舊的海報,西蓮講堂 佛學講座 講題:阿彌陀經。

我最殊勝的因緣起,我走進了西蓮淨苑樹林講堂。

那時講堂人丁眾多,平均年齡大約40幾歲,常常在法熙學長帶領下,四處護持佛教大型活動、佛法講座、路祭、朝山、助念、供養單居法師,探視獨居老人,甚至還蓋過簡易房屋,也在樹林地區成立一家佛教圖書館,同時成立了助念會與共修處,我也參與其中。這樣子的熱心活動,還被當時講堂時任堂主的慧聞法師,提醒我們的作為是放煙火式的修行。

往後的運作上,與講堂多有掣肘。經講堂法師協調無方之下,建請 師父(老和尚)出面協調指導。

依稀記得我們好像請問師父幾個問題:

一、居士學佛依止何處?

二、居士成立圖書館,要注意的事項。

三、佛教圖書版權的問題、可以助印嗎?(那時我們認為版權是個惡法)

四、另組助念會,可能影響到講堂的運作。

師父開示:

居士學佛,要依止三寶道場。

成立圖書館,要有能力分辨正法。

版權是涉及法律問題,我是你們的師父,不能教你們違法的事情。

如果兄弟分家,你們認為如何?

我第一次看到師父(老和尚)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們得到很大的啟示。後來,大家各有解讀,但,我選擇待在講堂。

那時,慧信學長邀約上淨苑,聽師父講解《楞嚴經》。師父(老和尚)鄉音很重,我只能坐在後面,聽慧觀法師的台語翻譯。

我實在聽不懂 真諦、俗諦、第一義諦,但我很感動師父為法忘驅的精神。師父身體不好,需由人攙扶才能上二樓講堂,有時甚至只能講二三句。

回想至此,深感自身業障深重,怎麼會此時才走到這裡。

那時,上淨苑護持,工作完成後,都會去蓮鄉聽師父(老和尚)開示,居士其實問不出太深的道理,大都講一些自身苦難事。

師父手掐珠念佛,微笑的看著大家。跟著大家笑,跟著感動流淚。

師父自身病痛,仍微笑念佛。對眾生的苦難,感同身受。

溫暖的舉動,我非常享受這道光照著的感覺,這是一種恩澤。

幾十年來,我來講堂,其實是來充電的,因為這裡有師父的影子。

遇境困頓時,我會想到師父的緣起法:因為能緣起,所以是空性的;因為空性,所以會隨緣起一切法,天底下沒有任何不會改變的。

遇憂悲愁苦,我會想到師父的歡喜念佛,溫暖的看待一切。

三寶常住,眾生安頓。

居士學佛,要依止正法道場,親近善知識。

成佛之道,要常隨佛學,必須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此國土有佛今現在說法。

今懷師恩,回首看有點繁華落盡、歸於平淡的學佛路,感恩ㄧ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