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篇:出家初心10

侍者發心當徒弟

惠凱

在老和尚往生之前幾年,每個月都到淨苑參加念佛會的課。當時師父身體雖然不好,都有比丘法師幫忙攙扶師父上法堂上課師父他老人家真的是爲法忘軀,不顧身體的病苦苦撐着爲大衆上課,真的令我非常的感動。

經過一段時間,法師們也都照顧的非常辛苦。當時老當家慧修法師問我,是不是可以幫忙照顧師父,當師傅的侍者,分擔法師們的辛勞?承蒙慧修法師的抬愛,讓我有機會來當師父的侍者。親近老和尚,這真的是我莫大的榮幸。也感恩老和尚的慈悲,讓一位在家人能來照顧他。

當侍者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就有人跟我說老和尚以後不再收徒弟了。因爲我也有出家的打算,如果不好好的把握這個因緣,可能就無法跟老和尚出家了。當時,家裏的老菩薩已經80歲了。偶爾我也會帶老菩薩來浄苑住幾天,法師們和老菩薩也都很有緣,都把他當親人一樣來對待。我也有跟老菩薩提起出家的意願,求他老人家能夠成全。當時,老菩薩的身體還很硬朗,他說等我百年後再出家吧!

我有跟老菩薩講,有人跟我說老和尚以後不再收徒弟了,這是很難得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就可能不能和老和尚出家了。經過一再的懇求,老菩薩最後還是答應了,感恩老菩薩的成全。

在民國88年的農曆916日剃度出家受沙彌戒,並在89年於苗栗法雲寺受具足戒。感恩老菩薩的成全,更該感謝師父老人家慈悲攝受剃度,以及淨苑的成就。

法師篇:出家初心09

惠謙

尋,找尋人生的出口,找尋人生的方向,找尋人生的歸宿找尋脫離苦海的方……應該就是我的出家初心吧!

不禁想起2000多年前,一位印度的王子,似乎也為了找尋這些宇宙人生終極問題的答案,毅然決然地放下王位嬌妻,溜出王宮而修種種苦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他,就是我們偉大的佛陀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

吾人何其有幸,想要找尋宇宙人生的答案,不用再擔心何去何從了。只要尋著佛陀的足跡,循佛陀的教法,必然能夠如同佛陀一樣,證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找尋到那本不可思、不可尋、本無來去、本不生滅的來時路吧!

法師篇:出家初心08

但願眾生得離苦

釋法若

一、苦是良師
小時候,學會察言觀色,體貼大人的需求。以至於他們有時會忘記,我只是個小孩。不自覺的向我訴苦、抱怨,看多了、聽久了,就覺得:人生好苦!

二、菩薩垂慈
國中時,老師曾教我們念觀世音菩薩。當我遇到困難時,不自覺的就念起觀世音菩薩。菩薩慈悲,為我化解了許多大小災難,讓我對菩薩深信不疑。

三、大夢初醒
爬上一山又一山,不斷攀爬的過程,我到底在追求什麼?大二時打了第一次佛七,規律的念佛生活,禁語禁足,只要照顧好一句佛號。這種體驗,讓我靜下心來,沉澱思緒,發現原來自己有那麼多的妄想在起伏著,如果不是這句佛號,我是看不到自己內心的狀況,被壓抑的情緒、想法,通通跑出來了。老和尚每天的開示猶如警世晨鐘,敲醒了我,警覺到隨業逐流的可怕。

四、火焰紅蓮
怎忍拋下父母?出家代表修行有保障嗎?在家也能行菩薩道!父母恩與佛法恩互相拉拔著……

這些阻礙讓我不斷往內探究自己出家動機何在。如果真發菩提心,真以眾生為念,真以修行為務,就要將智慧、慈悲活出來。將利益於眾生的事,勇敢好好的去做,不要一直考慮自己要什麼,要多為他人想一想,如何讓人快活,更想學佛。

願不忘當年苦苦求出家的初衷:唯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法師篇:出家初心07

修念佛定超越自我

釋慧果

出家前,常想生命的意義為何?更對死亡帶著恐懼。欲求解脫苦無其門!值遇佛經解惑生命的意義,心生歡喜。

昔閱禪宗公案:「終日喫飯,不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心生疑惑。吃飯不著米,且行不踏地,此是何等的高超境界?令人懵懂不解。

佛陀成道時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即指出眾生皆具如來佛性。末學看到「佛性」二字,心生大歡喜,然仍不解其義

出家後,修學到般若經才明白,佛性是我等的本來面目,我們的真心,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才明了禪宗的公案,都是祖師見性流露。憶昔出家目標:要「超越自我」、成就「念佛三昧」。至今未有消息!總是六根追逐六塵。凡夫當從六根入手。

而六根又當如何入手呢?淨土念佛,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阿彌陀佛」佛號修行入手,最簡易最直接了當。〈念佛圓通章〉:「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只要佛號念清楚、聽清楚,即是佛性念佛念佛性,直指心性,也就是實相念佛。

今以念佛一念清淨心,來完成自己定下的修行目標——成就念佛三昧。因為修念佛三昧就能超越自我,了脫生死。能隨緣自利利人,弘化如來事業。

恭逢淨苑50周年,住持和尚開示:「莫忘初心,成佛有餘」。以此與大家共勉!

法師篇:出家初心06

莫忘初心與一意孤行

釋慧運

凡事發心不至於太難,難在時間軸很長,而我們的保鮮期很短。
淨苑處處,乃至大多數寮房的物件,隨手一指,都是年代久遠的舊物,汰換率很低。但是,惟恐我們的初心也一併塵封,停滯不前。莫忘初心,應該有其深意。

驀然回首,驚覺已是資深的住民,71年末來到淨苑,40年未曾離開,似乎也不曾存在?捫心自問,這樣是否也是一意孤行?一意孤行原意是為人廉正,堅守自己的原則。後多指只照自己的意見,獨斷行事,貶義居多。我的學佛初心很單純,不想如一般人過生活,也沒有要拯救地球,竟也一意孤行至今。如何堅持美善至終,需有自己的原則,方能到達。末學的修行之路,一念初心,或許不是上品菩提心,在千錘百鍊之中,可能裹足不前,也有可能損毀,但是歷程是可貴的。

如今,初衷略改,還是要過一般的生活,不要破壞地球。我終究是在這條佛道上,您初心改了嗎?應是初心未改,興味更盎然。

法師篇:出家初心05

善知識的一句話

釋慧融

說來慚愧,我的出家是善知識的一句話而成就的。
最初,也許是出家因緣到了,迫使我媽媽帶我來給慧因學長看病;當中遇到老師太,要我給佛祖做兒子。我當時的回應,啊!佛祖不要我啦!

再遇到師父——老和尚要學長送我下山我回說⋯⋯我還要人家送我下山喔?師父回:因為妳不知道路嘛!我心裡想,話中有話。
與學長邊走邊聊,我問學長,您們年輕人怎麼不在外面打拼打拼,來做什麼?他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再遇到當時的念佛會策進,北醫的慧範學長,還特別跑去勸我回來出家護持常住。後來再有因緣。老師太回承天寺向廣欽老和尚拜年時,與兩三位同行法師帶我一起去。當中有位就請老和尚看我能不能出家。老和尚從頭到脚打量完後說會。再問您看今年能不能出家,他說會。回來淨苑,向現在的惠敏和尚說,老和尚說我能出家。和尚回:出家是自己的事,怎麼人家說可以出家就要出家?

後來到了那年的四月五日,帶我去見廣欽老和尚的法師,跑到三峽看看是不是可以遇到我,因為四月八日師父與慧陌師、慧航師約定要剃頭了。正好我騎脚踏車在三峽橋頭讓他們遇見,他們要我趕快回家跟我媽媽說,而且請她帶我來。我四月七日晚上七點多到淨苑,隔天就剃頭出家了。

所以,人家問我怎麼發心出家,我覺得這輩子出家因緣這麼順利,也許過去有發過願。因為出家給我生活比在家生活過得自在,有法有食,父母衹給我們色身,不得解脫自在;恩師及善知識給我們解脫自在的法門,而且不需要過著爭權奪利的煩惱生活。

很感謝今生能遇到善知識們指引,發願:生生世世常隨佛學,常跟善知識一起修學佛道,直至成佛!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