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04

遊於初心

慧信陳淑香

從小跟隨家人進出佛教道場念佛,家附近的念佛會是我最常陪伴阿的地方。高一時看了「佛教的精神與特色」很歡喜,寫了一篇介紹投在校刊。大學聯考結束,父親就拿了一本心經註解本給我當功課。

盡管從小就知道佛教很好,至於為何學佛?學佛目的為何?是從未思考過的問題,直至大學時期在西蓮淨苑皈依三寶,聽聞師父法,才對佛法稍有了解。自大學畢業以來,悠悠忽忽過了四十餘載,已是垂垂老矣。四十多年來,工作家庭兩頭燒,煩惱妄想絲毫不少,所幸佛號還能提起,了生死斷煩惱的心尚在。初皈依時,年輕的心清純帶著無知,吃素受戒很快改變,看在學佛多年的父親眼中很不以為然,認為能長久才是重要的。但是我認為那顆清純無染無慾求的初心卻是很可貴的。

六祖壇經云:「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初心」是未落入愛惡、分別、取捨之前的清淨本性,就是本來面目,是本寂本照的佛性。學佛是學佛陀未落入第二念的「初心」證入本心本性。

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本寂本照,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本寂體,念念阿彌陀佛,念念與本寂體相應,沒有分別愛惡取捨的煩惱。師父常:「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有一分鐘的清淨心,就練習做一分鐘的佛。期望能在遲暮之年能保住那顆清純無染無慾求的「學佛初心」,現前當來能得成就。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03

保溫初心

慧琦(陳錫琦)

西蓮淨苑,華開見佛悟無生的清淨地。何其有幸,三寶護念,來到此清淨地;親聞目睹智公師父,以清淨心開演般若,大悲心示眾念佛;同時感受到法師們、北醫及師大等諸位學長的關懷與護念;學佛初心從此而發,感恩1978年,因慧千學長(今惠空法師,時為師大中道社社長)半年來不斷到宿舍關懷,為其誠心所感動,隨緣參加大專青年寒修會;師父講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初聞緣起性空,性空,令人震撼!

在寮房,無意中聽慧俊學長
打佛七可消業障,消業障,太好了!隨即報名參加打佛七,師父每天開示念佛,但往往不知自己在妄想紛飛中;開學後,身心感受到異常的寧靜,周遭的聲音若不刻意聽,都是陣陣念佛聲,遂養成念佛習慣。

1979
1980時,惠敏法師講三界及其與見思惑的關係,發現豎出三界對我來困難,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橫出三界,了生死方可期;同時想到多數有情,應也不容易,心中發願,為度有情故,此生應以念佛來與有緣人共勉。時至今日,任教三十年餘,生死學與生命教育何其大哉!所幸,般若二諦給與底氣,於生命現象方能多少論述本來,念佛淨心累積經驗,於生死大事尚能分享具體做為,教學相長,保溫初心。

感恩,成就初心的善知識們,一切迴向有情,即身登淨土證圓覺。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02

漫天漫地的一片清淨音聲海

慧證(周慧貞)

高中時就讀省立左營高中,一年級時,歷史老師是周錦德,他是密宗貢葛老人的弟子,講課時經常著佛教密宗的修持與故事。時常聽得入神,也津津有味的向家人樂道,不知不覺中竟影嚮原來信仰基督教的雙親種下日後全家吃素學佛的因緣。大學的志願唸中文,陰錯陽差的唸了個外文系商文。假日就去南懷瑾老師的東西精華協會,聽易經、老子、莊子與指月錄等。民國60年參加大專佛學講座,62年第一次參加西蓮淨苑的元旦五天的佛七,就在第四天的清晨三點,夢見漫天漫地的一片清淨音聲海,每一片波浪中皆共振著同一聲波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一陣洗滌過的清涼感劃過心頭、撼動在殊勝莊嚴的音聲海中,驀然驚覺自己不就是其中的一波嘛!時頓感無量法喜遍滿。此時突被一陣起床的打板聲驚醒,而在大殿做早課時仍久久沐浴其中而渾然不覺。至此始悟佛法之真實不虛。從此開始素食並立出塵之志。

熊琬慧鄰附註:當初慧證在「華僑銀行」任職,西蓮淨苑創辦伊始,物力維艱。曾將某月銀行所得悉數捐出些錢平日是支援弟妹學費,或周家家用的,維時淨苑住宿,缺乏綿被;正好作了「及時雨」。智諭法師頗感欣慰的:「慧證!妳將來會有好報!」慧貞當時沒有回答,她認爲:「這本來都是弟子們該做的!」而淨苑創辦艱苦,當時的學長們,無不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淨苑除了師父老人家的發心外,諸弟子們甘苦同享之情,於此可以想見了。

居士、學長篇:學佛初心01

震動心靈的一刻

慧鄰熊琬)

「淨苑」草創初期只有一排磚瓦房子,中間是大殿。兩廡都很簡陋,旁有豬舍,環顧四面一片荒煙蔓草而已。還記得,我們一群大專生幫忙搬一塊一塊磚的依稀情景。寺住眾少,師父們都很「古意」,人情味頗濃。有不少大專生來常住。猶憶智諭師父平日開示與開講者,多係如《圓覺經》、《中論》有關「空宗」經論;後來也輪到我們弟子們一一「試講」。我的兒子「熊十玄」出生後,即上山皈依了「佛門」。點點滴滴,一言難盡。

:年深日久,師父晚年長期臥病。某日,我與慧證慧貞同去探望智師父他老人家。維時,他已坐在輪椅上。我雖來過多次,但此次甚至不能言語了,真是百感交集。想到當年皈依師父時,師父是山東彪形大漢呀!真是「無常」呀!據知:師父老人家在草創初期,就一直住在較潮濕的房間,可能因此而得了「風痺」之症故。千言萬語,不知該從何起?也不知道師父腦子還靈光否?經自我介紹後,師父點了點頭。突然我又迸出一句話:「師父!我們都是黃埔一期的!」我們都在「淨苑草寮初期」受師父感召而來的第一期大專生,便見師父淚流被面!於是,我知道師父一切都是「了然於心」的,在心靈上已經相互溝通了,已勝「千言萬語」了!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就是如此而此震動心靈的一刻,迄今記憶猶新!

法師篇:出家初心12

挑戰不一樣的人生

法持

在當兵的時候,有因緣準備佛綱,讀到師公智諭老和尚的著作《緣起法泛談》中的一段內容:「眾生虛妄取相,復依相立名,依相名而起妄想,依妄想生煩惱,依煩惱造諸惡業,於是流轉生死。」這一段內容,與當兵時遇到的人事物很吻合,覺得老和尚把世間看得很透徹,也對佛法產生更進一步的信心。

當兵即將結束時,思考退伍後人生的規劃,是否跟一般人一樣,找工作生小孩照顧小孩等。對於這樣的人生規劃,是否太一成不變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過一生,難道自己只有這樣的人生規劃嗎?

這時,腦中突然有個想法,出家是否為不一樣的人生規劃?但又想到出家要讀書,我很不喜歡讀書。為什麼會認為出家後要讀書因為住持和尚是博士,是教授,讓我感覺出家後要一直讀書。因此,想到出家後要讀書,讓我有打退堂鼓的想法。

不過,心中又生起一想法「不是要過不一樣的人生嗎?」接著便思考,既然要過不一樣的人生,也就是要挑戰自已不喜歡或很難的事,而出家便是一件很值得挑戰的事以現在來說,就是跳脫舒適圈。

因此,挑戰不一樣的人生,便是我出家的初心,即便到現在我都沒有後悔我的選擇

法師篇:出家初心11

報恩最好修行最勝出家最妙

法可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出家?
是感情問題?還是家庭因素?還是…
我人生中有三個轉折點,也許就是我出家的關鍵。

第一個轉折點:
剛當兵的時候,要適應部隊生活並不簡單,也容易緊張。班上有人犯錯,全體就要接受處罰。
我們必須互相幫忙,避免一人犯錯大家都被處罰。
在相互幫忙中,最重要的是彼此打氣,在部隊操課後,互遞上一杯水、一碗飯給最要的人,讓彼此的合作更有默契,以贏得排長的讚許,賺取多一天的榮譽假。因此我們學會了互相道謝與感恩。

這讓我想到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常常為我打氣,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送上一杯水、一碗飯,但我卻從未道過謝及說過感恩的話。內疚,讓我一直思考著將來人生規劃,最能報答父母恩?

第二個轉折點:
當踏入社會後,第一個規劃就是把辛辛苦苦賺的錢存起來,買人生的第一棟房子。所以工作奮鬥將近十多年,如願買到第一棟屬於自己的家。有一天打掃房子以後,滿身大汗地躺在客廳沙發吹著冷氣時,突然警覺到,為了這一棟房子「儉腸凹肚」縮衣節食,付出太多了
地球這麼大,我卻要一輩子守在這六十幾坪的房子中,把自己困在這麼小的地方,讓自己失去擁有全世界的機會。這樣的思讓我覺得身心十分不自由,為了得到物質享受卻束縛我走向更大的目標與夢想。要如何脫離這模式才能得到解脫?

第三個轉折點:
開始接觸佛教,在一個很殊勝的機緣下,我協助一位居士到寺院裡照顧一位僧人。從這位出家人驚訝地發現,人即使在病榻上不能自主的時候,身心也依然能夠祥和與自在。
我好奇地去觀察與思出家人的生活,更令我覺醒到的是出家修行最能報答父母之恩,也能擺脫世間所有物質的束縛,擁有如法界虛空的廣大與解脫。讓我確立了人生規劃與將來想走的路。
報恩最好,修行最勝,出家最妙這是我出家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