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潤群生-25.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法雨潤群生-25.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無常警覺心放捨愛著

板橋講堂 李淑雲(心芸)

過去曾經在一個團體中被當眾羞辱,感覺非常難堪,無地自容,當時只能用一個「忍」字壓抑情緒,日後久久不能忘懷,總想著日後還要見面,該如何相處呢?

後來,一個不經意的因緣,看到老和尚的一段話--「無我歡喜心,包容冤仇;無常警覺心,放捨愛著」,心起疑竇,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嗎?學佛多年卻無法學以致用,不禁眼眶泛淚,內心交瘁。

經過多次的煎熬,最後發起願心,願意身體力行,修正自己,最後還將傷害我的人就此放下、釋懷,後來成為朋友。經過此事,更相信有願就有力。老和尚這段話給我很好的啟示,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於老和尚百歲冥誕之際,憶想老和尚的法語教誨。回顧學佛歷程,未學佛之前,套用世間人的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學佛之後,相信因果,日常生活中,學習「少說話,多做事」,以「不為人師」為處事之道。這些都是我學佛之後的改變與心得。

法雨潤群生-25.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法雨潤群生-24.師如親父

師如親父

板橋講堂 李月嬌(心妥)

十分慶幸自己有幸得聞淨土法門,親近正知正見的道場。而這一切,當然要感恩老和尚創辦西蓮淨苑,培育這麼多優秀的法師,為我們的法身慧命開演甚深的佛法。想到師父曾說「用血、汗灌溉我們」,不禁潸然淚下。

雖然只見過師父沒多少次,只聽幾次師父的講經,卻總覺得與師父及淨苑的因緣那麼微妙。來淨苑以前,欲找皈依處,得一夢境,夢中有個斜坡、有竹子(竹子就在現在移植西方榕的地方)。第一次來到如夢境中的淨苑,就是我皈依三寶的日子。

師父往生後,棺木放在大殿。清潔大殿時,慧觀法師要我擦棺木下面的地板,於是我很自然地跪下,爬進棺木下面擦拭,頓時覺得像是父親往生時,嫁出去的女兒跪著爬進家門的模樣,「師如親父」啊!

對老和尚有無限的感恩與緬懷。我家有尊師父年輕時的銅像(這尊銅像在淨苑懷安堂裡頭也供奉著),我要出門時一定稟告師父我要去哪裡,回來進家門,也會叫「師父我回來了」,我很欣慰永遠有師父、有父親可以叫。

師父的播經機是我最愛聽的,師父的著作是我最愛閱讀的,更是我學佛上的依怙及指南。所以要不離三寶地(淨苑、講堂),與善知識(法師、學長們)俱會一處,方不會走岔路,方不辜負師父用血汗灌溉我們。

學佛後我的生活變得較為簡樸,目前出入的場所就只有講堂、光明寺、淨苑、兒子家,所以接觸的也都是法師、學長們。提醒自己抖擻精神,勿再悠悠蕩蕩過日子,要發長遠心,一門深入,不雜其他法門。此志永不渝,如此才是報佛恩、報師恩!

法雨潤群生-25.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法雨潤群生-23.有病方知念佛急

有病方知念佛急

板橋講堂洪索(心引)

每年這個時節,淨苑都以各種方式紀念老和尚,今年適逢老和尚的百歲冥誕,也是圓寂24周年紀念,以活動緬懷老和尚,老和尚的精神永遠都留在人間,留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老和尚的德行和願力實在太偉大了,很值得我們敬重和懷念。

回想老和尚的教誨,在民國79年佛七講話的開示裡有一句話——「有病方知念佛急」。老和尚說:「說來慚愧,今年佛七大家都很精進,只有我老病纏身,不能隨眾念佛,只是每天扶病做一次開示,看著大家念佛,不由暗自嘆息,『有病方知念佛急』,今後當萬緣放下,精進念佛,願與念佛人同生極樂國。」

簡短的幾句,可知當時老和尚的身體已經很不好。有病痛是很苦惱的事,但是老和尚還是不辭辛勞為打佛七的居士開示,把他的法寶傾囊相授,那種慈悲的菩薩心令人感動,老和尚的德行、精神與願力真的太偉大了,值得大家敬重和學習。「有病方知念佛急」,我個人感同身受,不同的是我沒有那麼積極精進,要說慚愧的應該是我。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法則,「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學佛的人同樣會遇到生病的問題,但是老和尚是大修行者,他清楚了解自己的目標是信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雖然身在病苦中,仍然能以念佛之心,行往生淨土之行。老和尚已經在24年前達到目標,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道了,我們應該為他高興。

世事瞬息萬變,生命無常,總覺得努力不夠,當面對一切境緣時能夠保持正念嗎?實在值得警惕!我不能再枉費時日懶散懈怠念佛,求生極樂自是當務之急,大家共同勉勵。我們都是念佛人,一起來發願,願與念佛人同生極樂國,以這樣的心來紀念老和尚是不是更有意義!最後敬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法雨潤群生-25.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法雨潤群生-22.至誠念佛 自性彌陀

至誠念佛 自性彌陀

桃園講堂蔡培煌(淨晟)

 淨苑去年舉辦「感恩五十迎向一百」紀念活動,今年也有「趣佛菩提」修學,四眾弟子緬懷老和尚,發揚「法燈傳無盡」的道風。非常感恩老和尚、慧修和尚尼與住持和尚,栽培了三株幼苗--僧眾、念佛會學長以及講堂蓮友,以紹隆三寶,續佛慧命。

老和尚示現以菩薩乘願再來,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懷,與眾生蓮友結法緣。不畏生死而入生死,晚年受病魔干擾,親身顯示「身受心不受」的典範。引喻說明,就好像偉大的母親,讓人至誠讚嘆。母親產房產子,會因痛極而吼叫;但經過幾小時休息,護理師將小嬰兒交到她的懷抱裡,馬上露出滿足的笑容,將幾小時前的痛吼忘了,充分表現母愛「身受心不受」的自然本懷。

我們面臨四大色身的衰老、病痛,需體會自然的生滅應對。「四大色身」交給醫師,「心」則需思惟。每次來講堂共修,禮敬諸佛時,與佛相應,體悟有一個不受因緣生滅,恆常不生不滅的自性清淨心,它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真如本心,也是自性阿彌陀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

心有無礙的本質,「一心」從本體和相用上看,蘊含兩個方面──真如門和因緣生滅門。以鏡子做比擬,沒有因緣來照時,它湛然不動(真如本性),當因緣來時就會起妙用,我們去執著妙用的因緣生滅,而起種種煩惱,忘掉真如清淨本心,恆處憎愛二心。

古德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老和尚引《大方廣佛華嚴經》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自體法界都是唯心造的。心清淨則不造,不造就得無上佛道[1]。覺林菩薩偈云:若人知心行,普照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不住於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老和尚說,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勉勵蓮友、學長體會《金剛經》經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老和尚教導我們,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不論好的環境或壞的環境來,念佛心不變,以不變的念佛心,可以應一切因緣。面對人、事、物,「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一切隨緣沒煩惱,只要心豁達,信心就越高,煩惱就越少。

《諸法無行經》有一偈誦可供大家思惟 :「凡夫畏佛法,故去佛甚遠。若不疑空法,空法即菩提。一切有為法,即是無為法。是念不可得,無念即無為。」老和尚說:「至誠心念佛,自性彌陀。」至誠心,就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 :「如母憶子,子若憶母,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在「趣佛菩提」修學中,法師以一譬喻說明。母親與小孩參觀展覽會場,無意中與小孩失散了,在慌張中小孩大聲呼叫媽媽聲音,就會透過心心相映,傳遞到媽媽耳根,雖然不一定真實聽到,但心的連結就是契心,在透過服務臺的廣播協助,很快就能母子相會。

淨苑每年的佛一、佛七,都以老和尚「萬緣放下,關閉六根、精進念佛、剋期取證」,勉勵蓮友。末學也嘗試放下平時的事緣,關閉科技通訊,薰習如臨終時契入萬緣放下,直入西方極樂世界淨土。

老和尚教導蓮友,不得雜亂,慢慢的修,就可得定心,定於阿彌陀佛聖號。這過程有漸次:初得定心,煩惱起時,心要想起念佛,煩惱就會伏下。再進一步,自己需主動觀察,起觀照、起念佛,心的煩惱就可伏下,久久用功,心就不易被環境所影響而能隨順。而後再進一步,遇到惡境時用「忍」來順應,就可得定了。面對三毒,貪、瞋、癡的引誘也需以「忍」面對,天天薰習。到臨命終時,自然可以忍住種種的病痛,心不狂亂,而能正念念佛,才能往生淨土。

老和尚提醒我們,佛祖有的,眾生也有,佛祖沒有的,眾生卻有。釋尊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需少用意識緣影心,常轉念刻意練習回歸清淨自性本心。因它是無價珍寶,是眾生本俱有的摩尼寶珠。古人道:「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老和尚引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勉勵蓮友,以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啟正信,以正信來啟發正願發菩提心,以持名念佛導入正行,「信願行」三資糧契入,「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

祈願在西蓮淨苑大法船,引領末學與諸位學長、蓮友,如迴向偈:「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2],同生極樂國。」感恩!阿彌陀佛!

[1]《側聞散記》pp.74-75

[2]指最後的一身

法雨潤群生-25.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法雨潤群生-21.人生最殊勝的緣起—我走到西蓮淨苑

人生最殊勝的緣起—我走到西蓮淨苑

樹林講堂林建義(法健)

覺海虛空起 娑婆業浪流

若人尋歸路 極樂有歸舟

這是三時繫念開頭的文,也是我最想分享給大家我在西蓮淨苑得到的第一個寶。

八十年代是佛法興盛的時期,在一次佛法講座中聽到慧律法師說:「我所說的二諦法,只有西蓮淨苑的弟子才聽得懂。」我雖不覺,但有了第一因。

爾後 我竟然在一家素食館 ,猛然看到一張手寫A4大小很舊的海報,西蓮講堂 佛學講座 講題:阿彌陀經。

我最殊勝的因緣起,我走進了西蓮淨苑樹林講堂。

那時講堂人丁眾多,平均年齡大約40幾歲,常常在法熙學長帶領下,四處護持佛教大型活動、佛法講座、路祭、朝山、助念、供養單居法師,探視獨居老人,甚至還蓋過簡易房屋,也在樹林地區成立一家佛教圖書館,同時成立了助念會與共修處,我也參與其中。這樣子的熱心活動,還被當時講堂時任堂主的慧聞法師,提醒我們的作為是放煙火式的修行。

往後的運作上,與講堂多有掣肘。經講堂法師協調無方之下,建請 師父(老和尚)出面協調指導。

依稀記得我們好像請問師父幾個問題:

一、居士學佛依止何處?

二、居士成立圖書館,要注意的事項。

三、佛教圖書版權的問題、可以助印嗎?(那時我們認為版權是個惡法)

四、另組助念會,可能影響到講堂的運作。

師父開示:

居士學佛,要依止三寶道場。

成立圖書館,要有能力分辨正法。

版權是涉及法律問題,我是你們的師父,不能教你們違法的事情。

如果兄弟分家,你們認為如何?

我第一次看到師父(老和尚)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們得到很大的啟示。後來,大家各有解讀,但,我選擇待在講堂。

那時,慧信學長邀約上淨苑,聽師父講解《楞嚴經》。師父(老和尚)鄉音很重,我只能坐在後面,聽慧觀法師的台語翻譯。

我實在聽不懂 真諦、俗諦、第一義諦,但我很感動師父為法忘驅的精神。師父身體不好,需由人攙扶才能上二樓講堂,有時甚至只能講二三句。

回想至此,深感自身業障深重,怎麼會此時才走到這裡。

那時,上淨苑護持,工作完成後,都會去蓮鄉聽師父(老和尚)開示,居士其實問不出太深的道理,大都講一些自身苦難事。

師父手掐珠念佛,微笑的看著大家。跟著大家笑,跟著感動流淚。

師父自身病痛,仍微笑念佛。對眾生的苦難,感同身受。

溫暖的舉動,我非常享受這道光照著的感覺,這是一種恩澤。

幾十年來,我來講堂,其實是來充電的,因為這裡有師父的影子。

遇境困頓時,我會想到師父的緣起法:因為能緣起,所以是空性的;因為空性,所以會隨緣起一切法,天底下沒有任何不會改變的。

遇憂悲愁苦,我會想到師父的歡喜念佛,溫暖的看待一切。

三寶常住,眾生安頓。

居士學佛,要依止正法道場,親近善知識。

成佛之道,要常隨佛學,必須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此國土有佛今現在說法。

今懷師恩,回首看有點繁華落盡、歸於平淡的學佛路,感恩ㄧ切。

法雨潤群生-25.以無我心包容冤仇

法雨潤群生-20.薰習善種航向淨土

薰習善種航向淨土

桃園講堂鍾美鳳(普悅)

每周五在桃園講堂,慧鐸法師會帶領大眾恭讀老和尚的兩篇法語錄--「以人為鏡」和「問心無愧」。「恭讀」法語錄和「看」法語錄,因為心態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老和尚說佛法是不思議法,總在虔誠恭敬中求。恭讀法語錄時,就如面對聖顏,猶如老和尚對我們殷切教誨,一次又一次地薰息,薰習到第八識「阿賴耶識」,種下善種子。

薰習時,有來自慧鐸法師莊嚴帶領,大家起恭敬心,正襟危坐一起恭讀的「外在環境」。有來自自己三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認清自已內心作意的「內在環境」。還有依靠佛力,有佛菩薩的慈悲加持。依靠老和尚的修證經驗,老和尚是大修行者,有修有證,有收攝力。最後,還有薰習時的「設定機制」。

什麼是「設定機制」呢?舉例來說,現在有一種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我問它問題,它下一秒就回答我,又快又好。我故意不禮貌地說,「你好像不聰明,說得太複雜,用小學生聽得懂的方式講」。它也不會跟我對槓,仍然立刻回答,果然是小學生都看得懂。我問,「為什麼我嫌棄你,說你不聰明,你都不會生氣?」它回答,「因為我是設計來協助你的AI。我的目標是提供有用的資訊和支持,而不是有個人情感或自尊心。如果你對我的表現不滿意,我會努力改善,讓我們的對話更符合你的期望。你可以隨時告訴我該如何改進!」

對照學習佛法,「持戒」就如ChatGPT,是一種「設定機制」,始終如一。儘管我故意嫌棄,它卻「如如不動」,就像修六度萬行的「忍辱」度。我要給自己「設定機制」,建立一個導航器GPS,航向西方淨土。

AI人工智慧,無論如何通天入地,我們不會把它當成心靈導師。我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靠的是自力佛力,靠老和尚的修證經驗--「老實念佛」。老和尚是我們法身慧命的導師。

老和尚說「戒」是講到哪裡,作到哪裡,念茲在茲,劍及履及。講到「不婬」,做到「不婬」,講到「不妄語」,做到「不妄語」。身體力行,要做到才有用,沒做到也是沒有「戒」。

將老和尚的法語應用在日常生活。「以人為鏡」提到,別人有優點,我們精進學習。別人有缺點,我們檢討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勉之。我們學佛,凡事反求諸己。忌諱沒有「思」、沒有「修」、沒有「證」、沒有「覺察心」,反而將所學,拿著放大鏡,到處審查別人哪裡不如理不如法。

「問心無愧」法語錄中說,過去一切過錯,唯有以慚愧之心在佛前懺悔。如果是把後悔的心留下來,實在不如從現在開始警惕自己。因此我們生活中應凡事謹慎,懺悔很重要。

學習佛法的四個次第「聞思修證」,「聞」是聽聞師長教導,剩下的「思修證」,就靠自己下功夫。別人沒有辦法代替。老和尚在兩篇法語中殷殷叮囑,從不疲厭,希望大家各自精進,充滿著慈愛和鼓勵。

在墾丁國家公園,那裡烈日高照、強風吹襲、土地貧瘠,環境極度惡劣。植物要生根、發芽、成長,難度極高。植物會適應環境在地化,發展出各種不可思議的生存方式。那裡的瓊麻日日夜夜被強風吹襲搖擺,淬鍊出更加堅韌的纖維,優良品質世界第一,做成船上的纜繩,非常堅韌耐用。

植物在惡劣環境,絕處求生,要有非比尋常的「信願行」--「我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勝利!」,強大的信心願力,突破困境,一直進化演化,晝夜六時不間斷執行。

老和尚教誡,學佛念佛要有強大的「信願行」,「勤精進」,念佛念得綿綿密密不間斷,伏煩惱,生清淨心,每天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恭敬心持戒學佛是行者,研究佛學紙上談兵是學者,內涵不同,結果不同。厲行「信願行」最為第一。

感恩在西蓮淨苑,有師長教導,學長們同行助伴,倚眾靠眾才不會在洪流中被沖走。日暮途遠,我就像那快下山的太陽,到彼岸的路途還那麼遠,依教奉行是我唯一的路,奮力前進。佛教徒思思念念是要早日成佛,祝福法師學長們修福修慧早日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