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Results Found
The page you requested could not be found. Try refining your search, or use the navigation above to locate the post.
開輪法師口述 釋清若、西蓮淨苑書記組 整理
距離淨苑數千里之外的馬來西亞馬六甲市,有一棟三層樓的精舍,名「西蓮淨圓」。精舍住持開輪法師,字號惠宣,之所以將精舍命名為西蓮淨圓,正是為了紀念智諭老和尚,永懷師恩。
與老和尚的師生因緣,始於民國68年。開輪法師於新竹碧岩寺受三壇大戒,遇惠敏和尚及惠安法師,因見兩位法師威儀不凡且精進用功。他心想,明師出高徒,「他們的師父一定很好」。打聽淨苑修行情況後,便上山打佛七,住了約兩星期。佛七中,老和尚開示「念佛要用耳朵聽」。
老和尚說,念佛,要阿彌陀佛接引你,一定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也要學習大勢至菩薩的大喜捨。慈悲喜捨,才能夠往生西方。《楞嚴經》裏面講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用聽覺,聽什麼?聽我本師阿彌陀佛。念佛時,用耳朵聽阿彌陀佛。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告訴我們,時時刻刻想著阿彌陀佛。
開輪法師回憶,曾在馬來西亞學靜坐,有人教他,靜坐念佛時,若感覺丹田的氣在跑,就「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念下去。他稟告老和尚此情形,老和尚問:「你是道士還是僧伽?」於是,在這次參學時,摸索著老和尚的方法,念佛聽佛號,感知佛號清清楚楚。
第二次到淨苑參學(民國71或72年),住了約半年。當時有一侏儒不時上山搗蛋,為了保護老和尚,開輪法師經常隨侍在側,也藉機向老和尚請法。此次參學後,法師返回馬來西亞便專修淨土法門。
那時惠敏和尚正在讀研究所,提議開輪法師向老和尚請一幅字。老和尚提筆寫就:「節身儉口,莫生奢泰,聞說少欲,深樂修行」。身口,不要貪著(就是欲望)吃和身體各方面的享受;聽到佛法,要靜靜地思考。心不能靜,往往是因為欲望或很多的意見,而意見從嘴巴說出,就變成吵吵鬧鬧。
老和尚開導了方向,但最重要的,還是在「行」。「若不依教奉行,還是和自己無關。從前只知念佛,念完後加上迴向偈。直到遇上師父慈悲地開導,啟發了深刻的信願行。」[1]
開輪法師第三次到淨苑參學(民國84年元月),打了四期佛七。遺憾的是當時老和尚身體不適,談話不太清楚,較少接近老和尚的機會。民國(農曆)89年11月14日,老和尚圓寂,法師在馬來西亞西蓮淨圓作功德迴向給老和尚。「當然師父不需要我們迴向,只不過藉此表達弟子的感恩之情。」[2]
回憶起老和尚的教導,「從前未認識師父時,總認為淨土宗極樂世界是佛教的天堂。後來遇到師父,師父開示念佛、念法、念僧及到極樂修行,轉生死業為淨業,往生西方成阿鞞跋致得不退轉,才有更深刻了解,便能踏實地去做。……
弘法利生很好,但要慎防『我慢』,入法愈深更懺悔。我們所了解的是佛的東西,自己尚未證到,跟我們無關。因此要發殷重的懺悔心才是。佛之所以成佛,因他心中所見的眾生都是佛;而我們凡夫眼中看別人都是凡夫,只看到別人的不是,所以我們還未能成就。佛所修證的真理,需要我們去實踐,否則一切都是佛的東西,與我們無關,沒有什麼可以覺得了不起。
若一起『我慢』,業障便現前。若有懺悔的心,心中無我,業障就找不到門了。所以我們學佛,要學習謙虛。懂得愈多要愈謙虛,更加努力修行。……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以及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圓通,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今生能遇善知識,是最大的福報。師父就是我們的善知識,他開導眾生知淨土法門,讓眾生可以找到回家的路。……每次看經典看完時都迴向歸入西方,回復法界藏身——我們本來的面目。」[3]
老和尚的「節身儉口,莫生奢泰,聞說少欲,深樂修行」墨寶,掛在開輪法師寮房對面,除了憶念師恩,也是不忘老和尚教誨:學佛,身口不要貪享受,聽到佛法以後,要好好地學習,快樂地念佛。念佛,心就安,就得法喜。慈悲喜捨,願西方蓮花淨業圓滿。
[1]參照《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上)》卷3 (ZY47, no. 55, p. 109a3-6)
[2]《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上)》卷3 (ZY47, no. 55, p. 109a13-14)
[3]參照《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上)》卷3 ( ZY47, no. 55, pp. 109a17-110b13)
The page you requested could not be found. Try refining your search, or use the navigation above to locate the post.
期別 | 報到日 | 國曆 | 農曆 |
一 | 1月5日 (日) | 1月6日 ~ 1月12日 | 12月7日 ~ 13日 |
二 | 2月2日 (日) | 2月3日 ~ 2月9日 | 1月6日 ~ 12日 |
地點:23743新北市三峽區溪東路211巷31弄11號
電話:(02)86761982轉9
【報名時間】: 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截止。
【報名方式】: 1.講堂報名 2.通信報名 3.線上報名
【注意事項】:
1. 念佛七永日必須圓滿,不可中途退出;七日內止語,禁做其它雜事。
2. 請於報到日下午3:30-5:00辦理報到,逾時自動棄權不得私下找人替補。
3. 海青、幔衣自備,請自備睡袋,請著長褲。
* 敬請配合以下防護措施:
1. 若有需要,可以自備口罩佩戴。
2. 佛七期間請勤洗手或酒精乾洗手,維持手部清潔。
3. 若有發燒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請在家休息。
2024年恭逢本苑開山上智下諭老和尚百歲冥誕,為紀念老和尚一生弘揚淨土法門之德行,本苑於2024年11月17日(週日)舉辦第二屆傳授瑜伽菩薩戒大典。傳戒典禮恭請惠敏和尚、惠空和尚及厚觀和尚三師作證,共88位新戒菩薩完成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立下「趣佛菩提」的誓願。
為使戒子體驗戒律之莊嚴,殷重發心,受持戒法。本苑在菩薩戒正授前規劃「淨土永續•菩薩勇健:六度四攝淨土行」系列課程,四眾弟子自3月起共同修學《瑜伽菩薩戒》,學習菩薩的六度四攝萬行。歷經8個月的修學,於日常生活中落實「淨土永續•菩薩勇健」。
正授大典中,厚觀教授師開示「菩提心」是修行的出發點,也是慧命的根本,如果菩提心斷了,慧命的根沒了,法身慧命也無法成就,所以應努力守護並長養菩提心。斷惡修善,穩固「戒」的根基,「般若」為導,以趣向佛菩提為目標。《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為樹根,諸佛菩薩是花果;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才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藉利益眾生作為增上緣,激勵自己修更廣大的福德智慧資糧,成就菩薩的菩提果。
惠空阿闍梨指出,「菩提心」是我們成為菩薩、受菩薩戒的核心價值。菩提心也是「大悲心」,目的是利益眾生,自利利他。我們現有的菩提心,如風中香頭般危脆,明天可能就沒了。所以要常常訓練自己的悲心。以悲心為起點,有廣大福報支撐,還有般若智慧,做到「悲智雙運」,才能承載菩薩志業,朝向佛道。今日所受戒法,從「律儀戒」、「攝善法戒」乃至「饒益有情戒」,本意都是利他。滾滾紅塵中能來到西蓮淨苑受菩薩戒,實屬難得,應慶幸珍重,相互勉勵。
惠敏得戒和尚感謝諸位戒子、戒師,還有所有成就的因緣;受菩薩戒,發菩提心,行菩薩行,是最好的緬懷開山老和尚的方式。眾生互相成就、擴散,微弱的發心也可如星火燎原,燒盡煩惱雜草。如印光大師視眾生為菩薩,自懷慚愧,就容易起「恭敬心」與「悲心」。恭敬心可以讓我們的菩提心增長,成就「大悲水」。而「與樂」就是慈,是大慈的心。菩提心的兩大內容就是大慈、大悲。
惠敏和尚期勉大家,未來面對全世界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等永續的問題,以及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以菩薩行、菩薩戒一起努力,在「六度四攝」的基礎上,實現「淨土永續,菩薩勇健」。
「培育淨苑導覽員:認識並講述淨苑文化與佛法修行故事」
淨苑開山至今51年,跨越20-21世紀,從開山老和尚到慧修和尚尼的篳路藍縷、修行點滴,可以看見淨苑從無到有的過程,並感受到他們「大願創淨土•無我護法行」的精神,其歷史及修行內涵深厚,適合各年齡層、各界人士深入探訪。
本次課程將採專案學習法,以實踐、故事講述與互動體驗為主,旨在培養一批具備專業知識、溫暖禮儀和豐富故事技巧的淨苑導覽員,幫助參訪者深入理解淨苑的文化與歷史。
課程名稱 | 日期與時間 | 地點 | 主負責師資 |
第一單元:特展簡介 – 老和尚百歲冥誕及慧修和尚尼往生五週年 | 11月24日(日)13:30 – 16:30 |
文殊室 特展區 |
慧道法師 |
第二單元:導覽技巧與故事講述 | 11月30日(六)13:30 – 16:30 |
文殊室 特展區 |
游婷雯老師 |
第三單元:實地模擬與反饋 | 12月7日(六)12:10 – 15:10 |
文殊室 特展區 |
朱嬿蓉老師 |
3.課程重點內容
第一單元:認識淨苑的歷史與老和尚及和尚尼的修行故事,深入了解特展的核心價值,為導覽設計奠定文化基礎。
第二單元:導覽技巧培養與故事講述訓練,設計吸引人的故事及互動活動。
第三單元:實地演練與反饋,提升實際導覽能力,讓每位學員在實踐中成長。
4.專案學習活動
依照課程順序
1. 特展介紹:慧道法師 西蓮淨苑尼眾監院此次特展策展人
2. 導覽技巧與故事講述:游婷雯老師
3.專案學習:朱嬿蓉老師
線上報名連結
113年12月7日(週六) 教育中心前廣場 集合
08:30-10:30 朝山
10:30-12:00 茶點敍談
朝禮在寸寸皆辛苦的淨苑土地上
我們一起緬懷開山老和尚的恩德
朝山
從娑婆一步步朝拜到淨土
從煩惱一步步朝拜到清淨
從愚癡暗鈍朝拜到智慧光明
西蓮淨苑於2024 年8月23日至25日舉辦中元法會三永日,與四眾弟子一同以感恩報恩心,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圓滿日並施放「大蒙山」。
住持惠敏和尚開示,藉由中元法會普施佛法,感恩報恩;也是提醒大家以「無我」心,行善法善道,念念不忘不退轉,花開見佛悟無生。
清淨無我 圓滿自恣
淨苑每年舉辦清明、中元兩次大型法會。中元法會因應漢傳佛教習慣,於中元時結合佛教盂蘭盆會,舉辦孝親報恩法會。
另外,中元法會也有僧團結夏的因緣在內。當為期三個月的結夏圓滿,大家身心清淨,敞開心胸,在「無我」的氣氛中,彼此切磋砥礪——也就是「自恣」,自願讓其他僧眾任意指正過錯,以「謙虛無我」心,修行勝進,對僧團有重要的意義。
心懷孝敬 感恩報恩
於個人而言,「孝」是很基本「無我」的開始,因為我們最容易感受父母的恩慈以及老師的恩惠。人不可能自己生出來,無法只靠自己長大,需要家庭社會的養育栽培。心懷「感恩」,從孝心進而擴大到慈悲心,也就是「無我心」的狀態。
淨苑中元法會廣邀四眾弟子共修,以感恩報恩心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作為普施佛法的功課。從自己的親緣眷屬,擴大迴向所有眾生。心懷孝敬,感恩報恩,發揮法會重要的意義。
念念不忘 明辨善惡
一年兩次大型法會,是多還是少?惠敏和尚開示,法會次數是多還是少,端視我們是否能念念不忘。早晚日常的功課,核心意義就如法會儀軌,重點在於是否念念於「自利利人」的基點,念念在自己的發心立願。
我們有時會記得,有時換個人事物又忘失了。如地藏經提到,眾生結惡習重,對於惡道,旋出旋入,像迷失道路一樣。所以我們要經常在心裡觀察,最基本要分清楚善惡,知道什麼是「善道」,什麼是「惡道」。四眾弟子行善法,做善道,就是報恩的法門。能夠行善道不走退路,時時刻刻不退轉,是善法的最高境界。善用中元法會的因緣,提醒我們念念不忘。
無我布施 善法報眾
不忘善法善道其實很不容易,因為行善法時容易落入一個陷阱,心想:你看我們在行善法,你們都不對,只有「我」。本來是好事,結果因執著於「我」而變壞。所以要進一步維持「無我」,才能夠落實善道。
經由中元法會,普施佛法來報眾;更加藉著舉辦法會提醒我們,以「無我」心布施,讓法會能夠成就。彼此在溝通、協調的時候,如何能夠「無我」,這是要學習的功課。
花開見佛 無生法忍
2024中元法會已圓滿落幕。感謝信眾大力護持與響應。期盼四眾弟子藉由法會感恩報恩,體會九品蓮花的維度,得「花開見佛悟無生」的無生法忍。
中元法會不只是一年一次的儀式,更是提醒我們時時以「無我」心行善道。淨苑將持續努力弘揚善法,與您共同精進修行,念念不忘不退轉。
🌱踏上奇妙的植物世界之旅
🎨激發孩子的藝術潛能
🌿親手體驗自然的奧秘
七堂精彩課程,帶您和孩子一同:
– 探索淨苑後山及台北植物園的綠意盎然
– 學習古老的藍染工藝
– 創作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隔週日上午8:30-11:20,為期7週
適合小二至小六年級兒童。(家長另外有「正念與溝通成長班」)
📞立即報名!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啟發創意•親近自然•共創回憶**
線上報名連結
用藝術手法留住植物的獨特紋理
激發探索慾,學習辨識植物的奧秘
走進自然,親身感受植物的魅力
了解傳統染料植物,學習植物繁殖技巧
親手為植物創造新家,體驗植物生長過程
探索天然染色,將創意融入日常用品
創意美食製作,回顧學習歷程,展示學習成果
現在報名,開啟奇妙自然之旅!
適合8-12歲兒童及家長 • 週日上午 • 共7次精彩課程
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 | 負責老師 | 家長班課程 | 負責老師 | |
1 | 9/08 | 另類的植物記憶 | 石膏葉脈拓印 | 黃阿不老師 | 有意識的人際溝通隨時安住於身體 | 楊天立老師 |
2 | 9/22 | 植物尋寶 | 植物識別與解謎 | 黃阿不老師 | 心靈之鏡:練習自我同理 | 法若法師 |
3 | 10/06 | 親子戶外之旅 | 台北植物園-參學見習 | 心茹老師 | 親子戶外之旅 | |
4 | 10/20 | 認識藍色小精靈 | 大菁及扦插育苗 | 小卓老師 | 無聲的力量:以心交流的深度聆聽 | 法若法師 |
5 | 11/03 | 藍色小精靈的家 | 移植大菁 | 小卓老師 | 生活中的正念:覺察姿勢與動作發現不同的視角 | 楊天立老師 |
6 | 11/24 | 藍藍綠綠原色染 | 方巾變布包 | 小卓老師 | 生活中的正念看見更多的選擇 | 楊天立老師 |
7 | 12/01 |
圓緣_變出彩色湯圓 及結業式 |
實作烹煮五色湯圓。成果回顧與表演 | 演道老師。心茹老師 |
圓緣_變出彩色湯圓 及結業式 |
期數:
第一期:9月8日(日)
第二期:9月22日(日)
第三期:9月28日(六)
第四期:10月 6 日(日) *第四期的佛一地點於西蓮光明寺
【地點】:237新北市三峽區溪東路211巷31弄11號
【報名時間】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截止。
【報名方式】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