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妙法師

慧妙法師

慧妙法師(1928~1993)

生平

出生地:台灣宜蘭縣頭城鎮外澳小村
出生日:民國17年潤2月15日
祖父:方祈南,當地保正。
父親:方江溪,民前13年生,民國33年殁。
母親:方鄭年,民前8年生,民國36年殁。
手足:一兄、二姊、二弟。
子女:共育有五女二男
學佛因緣:約40歲,經友人引介,至樹林光明寺禮佛,得以親近當時在光明寺的老師太(傳放法師),爾後皈依廣欽長老,從此經常參訪各寺廟、禮懺。
出家:47歲(民國64年)感念世事幻化,一身業障常纏,及三女兒(慧乘法師)出家的感召,決意落髮為僧。又思及自身中年才出家,不識字,更是虛心精進,自勵持戒。
受戒:民國66年在佛光山受比丘尼戒,70年左右,安住淨苑。
執事:曾任淨苑香燈
往生:民國82年農曆12月29日,於淨苑蓮風樓安詳往生,骨灰安置於土城廣成岩。

慧妙法師俗家名為方來合,出家之前,命運坎坷多舛。幼年,家境尚稱富裕,祖父是當地保正,家裡有幾艘船,父親是船東。也許是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吧,大姊很年輕就被嫁到外鄉,二姊送人收養,唯一的大哥,長年滯留外地,鮮少回家,後來聽說出海船難,音訊杳然,因此讓她倍受祖父寵愛。六歲時,母親生了大弟,再過六年么弟出世,此時父親竟罹肝疾,母親又為癲癇所困。當么弟三歲時,父親病逝了,那年她15歲。其實,在父親臥病期間,她就常常姊代母職,一方面照顧父親飲食起居,一方面又得安撫情緒不穩定的母親,同時又得兼顧二個年幼的弟弟,她非常非常疼受這兩個弟弟,可以說,照顧一家老小和打理家中內外,就是她少女時全部的生活重心,或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竟也練就了她堅強不畏難的個性。

17歲,祖父作主,將她許配給鄰村(大溪鎮)的一戶陳家。祖父原本的想法,是要在有生之年安排愛孫女的未來生活有所依靠,衣食不匱,但是,萬萬沒料到,這才是慧妙法師人生噩夢的開始。因為,大伯雖是大溪當地有名望的魚會理事長,但是,因為父母早逝,二伯和丈夫從小只好由大嫂照護,偏偏大嫂又是一位温順不識字的傳統女性,一切的教養都是順著他們自由發展,在這樣一個不愁吃穿的順意環境下,當各自成家後,這位從未謀面的丈夫,竟超乎想像的極不善經營家計,個性又極度的專橫,完全不懂疼惜妻小,稍有不順,即飽以拳腳。在那個父權昌熾,資訊閉塞的年代,即使受到再大的委曲和折磨,深怕祖父和母親憂心,她從不回家哭訴,卻也因此造成她內心裡很深的傷痛和鬱恨,尤其在嫁入二年後,母親突然病故,老祖父也年事已高,已經無力照護二個幼弟。她幾經思忖,不忍兩個失去依怙的手足流離失所,決定將弟弟們接來同住。可是,這樣的決定,非但得不到丈夫的體恤,生活中更藉故百般的苛刻,拳腳相向,早是是家常便飯,但是為了孩子和弟弟們,也只能咬牙忍受。

台語有句俗諺:「尫若無能,某子就無閒。」丈夫依舊過著逍遙放逸的日子,而她和孩子們卻須日日面對柴米油塩的窘境,尤其居住在這樣一個生活機能匱乏的小漁村,謀生的機會本來就很困難,更何況家中食指浩繁,在這種種重擔壓力下,所有能夠掙錢營生的大小粗活,諸如:養豬、殺豬、賣豬、捕魚、賣魚、種菜、架屋、挑磚、補土等,全都做過。甚至為了賺取較高利潤,曾經一度涉險,運送一些違禁品(烟、私釀酒),獨自筏著舢板至離島販售。像這樣賣命的工作,還是沒能讓丈夫有所覺醒,後來更遭受親朋酒肉的構陷,一夕之間,所有的家當全部淪為丈夫的抵債物,一家大小從此浪跡天涯。那一年她33歲,或許是孽緣將盡吧,冥冥之中,牽引著一家子,遠離這殺業之地,她開始四處幫佣,三個女兒放棄就學,各自求職習技,多少貼補家用,一家倒也勉強温飽。這期間,因為過度勞累,曾經血崩、吐血,多次瀕臨死亡,幸虧都有貴人即時相助,得以化解。

民國52年(1963),在基隆好不容易接手一車麵攤,租借在一家旅社的邊廊做生意,以為從此可以安定的過日子,但是終究還是經不起丈夫一而再的找碴鬧事,只好無奈結束,再次另謀出路。就這樣輾輾轉轉於基隆、台北、宜蘭之間,陸續做過清潔工、洗衣、跑堂、煮飯、店員、女中,乃至工廠女工。

直到民國57年(1968),三女健康出問題後,透過友人介紹樹林光明寺環境清幽,也願意予人掛單,於是58年(1969)便將身體蠃弱的三女送往樹林。沒想到,隔年女兒便出家了(即慧乘法師)。回首前塵,歷歷如目,太多太多的挫敗與人情的冷暖,以及歷經世事的幻化,怎樣的巧妙因緣,無形中牽引著循往佛法的足跡,59年(1970)女兒出家的因緣,便常親近寺廟,聽聞經法後,內心油然昇起深深的法喜,也開始持齋拜懺,期望消弭過往無知所造的罪業。民國64年,終於萬緣放下,也在光明寺剃髮出家,虔誠持戒。不僅如此,也陸續度化了周邊許多朋友學佛念佛,最欣慰的是,二個弟弟也聽她的勤,遠離了捕魚的行業,而么弟的長女,因為受到她出家的熏習,漸漸親近佛法之後,也在淨苑出家,即慧明法師。

老實說,對一位不識字、習氣重,又至中年才出家的人而言,早晚課及背誦經文,實在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但是她卻能以超強的毅力和那份永不怕難的個性,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克服了。有很長一段時間,她一遍一遍重覆無數次的來回聽錄音帶,一字一偈用有限的日文符號注音,不懂的,就請教善德學長,遇到艱深無法理解的字句,便一字一拜,虔誠禮佛懺悔。法華經是她一心修持的經法,住樹林茅蓬時,用三年的時間拜完三部法華經。民國66年(1977)在佛光山受戒期間,短短一個月內,她背熟了楞嚴咒。由此可見,那股潛藏的信願力量,是多麼不可思議呀!

民國70年左右,一次偶然機緣,在前往海明寺向悟明長老拜壽,巧遇聖空法師、聖宜法師和聖超法師三人,得知她們的境況,急欲尋覓一處安住的道場,便極熱心的給多引介三峽西蓮淨苑(因為早在民國68年,慧乘法師自東山佛學院結業後,已安住於此),並陪同三位法師前往淨苑,請示師父老人家,很慶幸的,得到師父的應允,讓她也一起安住下來,從此以後,與大眾僧規律作息中,是她這一生中最充實、最喜樂的日子。這段期間,她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吸收師父的法雨,遵循師父的教悔,老實念佛,精進持戒,一日念十萬遍佛號,也學習發菩提心,當師兄弟中有人生病了,她就發心煎藥,侍服關照,直到痊癒;熱心為住眾縫補衣服、出坡、醃菜,也從不落人後;執事香燈時,曾經為了擔心晨鐘誤時,影響僧眾的早課,竟暗自習練不倒單。凡此種種,他就是這樣的一位凡事盡份盡職的修行者。

在俗家子女心目中,她也是一位全能的母親,在她的人生字典裡,沒有「困難」兩個字,啥事都難不倒她,粗細活兒,她都能勝任,而且眼靈手巧,做事果斷明快,一件事決定了,便勇往直前,全力以赴。好比說,當初決定出家,竟可以將抽了近四十年的烟,在短短幾天內,完全戒除。出家三年,不僅早晚課朗朗上口,也看懂了一般常用的經咒。難怪她曾說:出家學佛,聽經拜懺,讓她開了智慧。追隨師父後,受師父老人家身教、言教的熏陶,持戒嚴謹,即便在得知健康出現危迅,十萬佛號依舊不曾間斷。民國82年初,病入膏肓,自知來日不多,不僅坦然面對,也更積極拜佛用功,一心求願往生。82年農曆1229日夜,安詳往生,那一年她才65歲!

慧妙法師這一生,儘管命運崎嶇坎坷,遇人不淑,雖然生不逢時,但因平日與人和善,所到之處,總是廣結善緣。未學佛前,對出家人總是恭敬禮遇,也懷有廣大布施心,也許是如此的微妙因緣種子,終究引領她回歸到佛國蓮邦。今年是她往生二十年,衷心祝福她在彌陀國土,蓮品高昇,充完電後,乘願再來!

如勉(慧妙法師俗家四女兒) 整理

在家1965.7ok

民國54年(1965)照片

1989.11.23-3

右為俗家四女兒如勉

淨苑之美3 0-1

積極護持淨苑法會

早期的光明寺

民國64年(1975)慧妙法師(中)於光明寺出家,左為三女兒慧乘法師。

晚會1 010拷貝

積極護持淨苑法會

慧妙法師安住淨苑後任西方殿香燈,每天早晨3:30負責扣鐘。

慧妙法師安住淨苑後任西方殿香燈,每天早晨3:30負責扣鐘。

1986.12.12-1

民國75年(1986)於淨苑西方殿

晚會1 002-1

民國76年(1987)參加淨苑除夕晚會

老師太(傳放法師)

師太遺照

傳放法師(1903~1991)

開山功臣──老師太

(錄自《蓮風法雨26年》p.24-26〈開山功臣〉,西蓮淨苑編印)

老師太傳放法師,臺北樹林人,生於民國前九年(1903),四十六歲出家(1949年),五十九歲(1962年)受具。往生於民國八十年(1991),世壽八十九,戒臘三十。夏臘十八。

一、護持開山

民國六十一年(1972),師父上智下諭老和尚到梵淨山西蓮淨苑開山,老師太跟隨來護持。

師父在光明寺閱藏時,老師太是光明寺退位住持,因為深樂大法,又感動師父行持,對師父非常恭敬。聽到師父要在山上清修念佛,便毅然決然放下光明寺,而來此用功修學。

當時常住祇有師父、老師太、慧修法師,後來再多了惠生法師。

師父從來不化緣,常住開始幾年都很窮苦。師太在樹林光明寺時,廣結善緣,於是有些老信徒聽說師太來山上,便尋之而至。老師太遇到常住極需建設時,也會主動讓發心的信徒知道,讓他們來護持。

陸續上來的學長,都認識了老師太,老師太也一一親切招呼我們。我們叫什麼法名他都知道,我們都喜歡找他,聽他說話。

老師太對我們年輕人很慈悲,都讚歎我們有福報,認識字,又遇到善知識,又沒有家庭罣礙,可以及早入道。

居士也漸漸多人上來,老師太都慈悲攝受。歡喜說法,教人要護持三寶,一心念佛。

二、恭敬三寶

老師太有無量的福報,這無量的福報是從他恭敬三寶中來。他恭敬佛菩薩、恭敬大乘正法、恭敬比丘、讚歎出家。他的一心恭敬,是我們極好的典範。

老師太的恭敬佛菩薩,足以感應道交。

新大殿的三尊佛像,是他在最老的大殿(今懷安堂)時發起塑造的。恭敬心大,為常住興隆,先造了大佛像。

老師太年紀漸漸大了,師父慈悲,在八敬寮給他設置了一間佛堂。十年來,老人家每天跟我們一樣,早上四點作早課,下午五點作晚課。他不認識字,早晚課誦卻一板一眼,絕不疏漏。

平時有什麼大家孝養他的東西,一定先供佛。早午用齋,一定搭衣、上香,而且嚴守飯時不語之端肅威儀。平時教我們不可在佛前對佛祖無禮。

三、往生西方

老師太於民國七十九年(1990)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在庭院散步中跌倒,傷及腰骨,一向健朗的他,從此臥床。便由數位侍者(此期間慧霖、慧陌、慧覺、慧律、慧庚、慧然、慧權法師等,極為盡心盡力,令人感動)和大眾輪流日夜照顧。

因為老師太深樂大法,侍者們便發心為他講淨土法門,講往生傳。常聽到侍者讀《佛七講話》,及師父其它淨土撰述。師太不但聽得法喜充滿,還會發表心得。

慧修法師教侍者們及大眾,若和師太說話,必說西方之事。不提娑婆俗事,護持他雖然身在娑婆,已心棲淨土。

民國八十年(1991)中秋節前後,情況轉不穩定。後來見到人去探病,看看大家,說:「那麼多人,怎麼不幫我念佛?」慧修法師請示過師父,便安排大眾,從八月十八日開始輪班念佛,醫藥斷絕,至八月二十日上午移至蓮風樓,下午九點整在大眾佛號中安詳捨報,往生西方。

助念十二小時後,為師太換衣服,面貌安詳,手腳柔軟。

師太俗家孫女夢見他坐在蓮華上;他的俗家女兒更夢到他往雲端去,坐在一朵大蓮華上;也有菩薩們聞到異香。師太荼毗後,得有舍利子、舍利花。我們深信他如其所願,「靈靈覺覺往生」,以後再來,為「賢聖僧」

1962師太受戒

1962年老師太於海會寺戒壇

早期的光明寺

老師太任光明寺住持

師太在光明寺05

老師太於改建後的光明寺

1973智諭老和尚寫給慧因學長的信

1973.11.5智諭老和尚寫給慧因學長的信:「今日當家師去光明寺看老師太,說不定請他過來住。蓮社同學若欲看老師太,可先來淨苑,如果老師太沒來淨苑休養,再由當家師陪你們一同去看。我想慧緣這星期有時間,慧檀也可能有時間,你們三人就可以了,代表蓮社去看他,究如何辦理可來信告訴我。」

1990.2.9老師太於小佛堂用功
1990.2.9老師太於小佛堂用功

1990.2.9老師太於小佛堂用功

1990.2.9老師太於小佛堂用功

1990.2.9老師太於小佛堂用功

老和尚、惠生法師、老師太,參加除夕晚會。

老和尚、惠生法師、老師太,參加除夕晚會。

1991.1.10師太火化後回山

1991.9.29老師太入殮,火化回山。

惠生法師

惠生法師遺照

惠生法師(1926~1995)

惠生法師略傳:開山功臣──大師兄

(錄自《蓮風法雨26年》p.26-27〈開山功臣〉,西蓮淨苑編印)

大師兄惠生法師,浙江省新昌縣人,民國十五(1926)年十月初四出生,從軍二十五年,當砲長十二年。六十一年(1972)受菩薩戒。六十二年(1973)經慧檀學長介紹,第一次來淨苑,約半年後,第二次來此。因為想跟師父出家沒有寮房,學長上來修學也沒有住宿場所,所以淨苑決定搭草寮。大師兄當工頭,約百日完工。當中因受傷住院,肋骨斷兩根。師父、慧因、慧敏等學長都去醫院照顧他。

雖然只差師父兩歲,但對師父很恭敬且樂法。凡是師父講課,都會隨堂聽課。平常很精進念佛,打坐功夫也很好。日用勤儉,惜福辦道。閒暇時間,常常整理花木,淨苑庭前那棵鳳凰樹就是他種的,在他往生前一年的颱風天折斷。

民國八十三年(1994)農曆七月,大師兄因腸胃不適,送醫住院,後開刀。八月底,回苑調養。他很精進,此時又能上殿作課、種花、澆水。

民國八十四年(1995)三月,又因胃病,不能進食,照顧的師兄弟都很密切注意他的病況。後經惠濟、惠光法師及大眾護持、調理,病況平穩。

一段時間後,大師兄病況惡化,又住院,發現腸道阻塞,須要再開刀。此時心性(張素真)居士建議飲食治療,接往其住處悉心照顧調養,並護持念佛。惠濟、惠光法師一同前往照顧。後又接回常住。

四月一日,大師兄希望助念,晚上六點到八點,幾位法師在法雨軒助念。

四月四日。當家師問:「大師兄,您可不能在四月八日早上往生哦!那一天有法會,人很多。」大師兄說:「往生的日期,怎麼是可以商量的!」

四月八日上午八時多,當家師又問:「大師兄,您等一下要不要上殿參加浴佛法會?」大師兄說:「我這個樣子怎麼上去?」「我覺得後腳愈來愈沒有力氣,可是人愈來愈輕鬆。往生要有因緣,我知道我會往生。」

下午,與比丘師兄們談了好一陣子話,然後提出要沐浴更衣。下午六時惠敏法師和其他幾位男眾師兄,一面念佛,一面將他移舖,抬到蓮風樓。當時醫生評估:「脈象還不錯,再維持個三、四天沒問題。」

此時治喪小組會議決定:大眾助念至晚上九點,若還沒往生,就改放念佛機。

大師兄移舖至蓮風樓後,不再言語,右脅而臥,瞻仰佛像,呼吸漸緩。

治喪小組再次召開會議,大眾輪班助念,四小時後,九點四十分,大師兄蒙佛接引,安詳往生。享年七十,戒臘二十二。

常住法師繼續為他念佛,治喪小組依大師兄遺囑交待,持榮民證、榮民識別證到榮家申請埋葬費,後榮民之家派人要接他的遺體去安葬。治喪小組惠義法師將大師兄遺囑取出,榮民單位才決定遵照他的遺囑辦理。

大師兄遺囑:

命終時,願將隨身財物,贈與西蓮淨苑住持,以為治喪等基金及供養三寶之資;後事望依常住規矩辦理,他人不得異議。倘若離開常住則本遺囑無效。

交待事項:

一、因為近來感覺異常。我修學《無量壽經》,是為的「了願」。很可能無法完成,希重視,望能代為完成。

二、助念時,放承天寺的四字念佛錄音隨念,要高者不要用低音。

三、封棺一定要三天後,因為我的病不一樣,很可能一次死不去。

四、持榮民證、榮民識別證到榮家申請埋葬費。

立囑人簽章 惠生(章伯生)

民國八十一年的除夕夜立遺囑

榮家於大師兄告別式派數人參加拈香,看到莊嚴隆重的儀式,感動得流下淚來。讚歎大師兄有福報,假如接回榮家,絕對無法辦像這樣。

大師兄荼毗後,燒出很多舍利子、舍利花。深信他已往生西方,會乘願再來。

搭建圓通寶殿(草寮)

節錄自《智諭老和尚圓寂紀念集》(上)p.120-122,慧修法師〈苦海中的領航導師〉,西蓮淨苑出版,2001.12

六十二年春,有一天,一位姓「章」的居士興沖沖的跑來淨苑找師父。他說他是在松山寺佛學講座,師父講《金剛經》時,聽得非常的法喜;又見到師父慈悲、莊嚴的神采,心裡更是莫明的歡喜,就默默的想著:假如有一天能跟隨這位法師出家,不知有多好!因為聽說師父在三峽有個道場,就特地跑上山來,求師父度他出家。起初師父不肯答應,但他再三地請求,師父見他是真心要修行,就對他說:「度你出家是可以,可是我沒房間可讓你住。」這位居士說:「沒關係!只要師父答應度我,我會自己搭草寮。」師父聽了就說:「好吧!」想必是宿緣所追,他就這樣在師父座下歸依了三寶。後來出家,法名叫「惠生」,就是男眾的大師兄。

一開始,師父與章居士選定了要搭草寮的地點,師父就到隔壁的鄰長家化緣孟宗竹。鄰長非常樂意幫忙,願意提供建材,並吩咐他兒子國欽帶路去取。在距離淨苑來回腳程約四十分鐘的山裡,有他種的孟宗竹可以使用,用量多少他都無條件供應,但需要我們自己去砍回來。

章居士先到山裡把竹子砍倒,並去掉枝葉,然後我就幫忙拖回來。師父留守常住,把拖回來的竹子分類。如此不知走了多少路,經過了多少時間,總算把要用的竹子收集夠量了。

章居士就開始豎柱架樑,撐起房子的架構。師父除了去松山寺講經、編《獅子吼雜誌》,在常住的時候,就幫忙把次等的竹子劈成竹片,準備編籬笆,好作房子的牆。

章居士房子架構打好了,又上山割茅草。早上先把草割倒,讓太陽曬軟了,下午我就跟他滿山跑地把割下的茅草又抱又扛地帶回淨苑。山上高高低低不好走,跌跌爬爬又行行,有時被茅草割得傷痕累累。如今,回想當年真是創業維艱,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得蔭。看到現在淨苑住了好多人在此修行,及很多人來聽經聞法,心中便歡喜無量,過去辛苦總算沒有白費。

等茅草收集夠了,第二個步驟就是夾上竹片,編成一片片厚厚的茅草蓆片,準備用來蓋屋頂。

師父的工作是把劈好的竹片,一片片地往牆架上,編織成整齊的籬笆。我就到附近種田人家要稻草,把他們割下的稻草一束束綁好,放田邊曬乾,然後挑回來。又到鄰居茶園掘土,請鐵牛車載回來。這就是房子的建材。

章居士在屋頂蓋上了茅草,師父的竹籬笆也編好了。接著就把稻草剪成大約一寸,加上粗糠及泥土,和上水攪成泥糊,然後,一人在裏邊,一人在外頭,手上各拿一團泥糊;用力一起往竹籬笆拍,就塑成堅固的泥巴牆了。這些工作參加最多的是北醫的學長,有:慧中、慧因、慧緣、慧敏(現在的惠敏和尚)……等。這就是師父在《池畔蓮鈔》一百七十頁說的「經過大家一陣手忙腳亂,草寮真的起成了。」師父幽默形容得輕鬆,其實這裡頭不知含藏了多少的心血與願力,才把它完成的。

因為有師父在淨苑領導,所以學長們沒上課時就往山上跑。師父就像慈父般帶領著一群的青年孩子一起工作,雖然汗流浹背,濕透了衣褲,臉上總是泛著慈悲的笑容。歇檔時,大家就圍在師父身邊,聆聽開示。這是很幸福的享受,個個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光輝。

儘管工作辛苦,大家還是都很高興。常住雖然很窮,但是我們總常沐浴在一片清淨法喜當中。這種人窮道不窮的純樸修道氣氛,在科技發達的今日已難再重見了。

經過了幾個月的辛苦奮鬥,終於把草寮蓋好了。章居士準備在蓋好時就剃度出家,等農曆十月再到戒場登壇受具。不料在完成的最後兩天,當他爬上屋頂想再加點茅草,卻不小心摔了下來,正好摔在一堆壞磚頭上。師父聽到哎哎的叫聲,跑出來一看,知道情況不妙。恰巧這時北醫的慧因學長來淨苑,兩腳才剛踏上台階,師父見了,馬上叫他回頭到山下攔了一輛計程車,把章居士送到三峽的愛鄰醫院。

到醫院,一照X光,發現肋骨斷了三根,需要住院治療,於是師父就陪他在醫院住了一個星期。師父對弟子的照顧有如慈父,事事都很周到。出院後,回常住調養了一段時間,正趕上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家,然後到戒場受具,完成了他的心願。對三寶的發心,佛菩薩的冥佑是不可思議的。

草寮完成了,師父把它取名叫「圓通寶殿」。為何取這個名字呢?表示理事圓融、事事無礙。因為它有很多用途:講經時,可當講堂用;用餐時把課桌一收又成了齋堂;晚上桌子一拼,又成了男眾學長的臥房。天氣好的時候,陽光可入,風也無擋,非常的涼爽;下雨的時候,屋頂都會傷心的掉「眼淚」。遇到下雨天,學長睡覺時,個個腳上都戴著斗笠,身旁排了許多臉盆,為的是怕「淚水」濕透了衣襟。因為風雨無阻,事事無礙,妙用無窮,所以師父為它取名為「圓通寶殿」,真是名符其實。

1973惠生法師蓋草寮

1973年,章伯生居士正搭蓋草寮

1973惠生法師蓋草寮

草寮(圓通寶殿)完成,成為淨苑第一棟講堂,章居士也如願出家。

1973惠生法師蓋草寮

1973年出家前的惠生法師,隨眾早晚課。

老和尚、惠生法師、老師太,參加除夕晚會。

老和尚、惠生法師、老師太,參加除夕晚會。

老和尚生日,惠生法師為老和持鉢、杖。

老和尚生日,惠生法師為老和持鉢、杖。

1991.9.14代理老和尚主持大專念佛會暑修會皈敬會

1991.9.14代理老和尚主持大專念佛會暑修會皈敬會

法師日課用功

法師日課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