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觀音法會
國曆11月8日(週六)農曆九月十九日,適逢本苑舉行沙彌剃度儀式。
在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的日子,淨苑行者求受剃度出家。
敬邀四眾弟子一同祝贊迴向。
08:30 普佛拜願
10:00 沙彌剃度儀式
10:50 佛前大供
11:20 午齋
西蓮淨苑住持 釋惠敏 敬邀

國曆11月8日(週六)農曆九月十九日,適逢本苑舉行沙彌剃度儀式。
在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的日子,淨苑行者求受剃度出家。
敬邀四眾弟子一同祝贊迴向。
08:30 普佛拜願
10:00 沙彌剃度儀式
10:50 佛前大供
11:20 午齋
西蓮淨苑住持 釋惠敏 敬邀
啓建法會 感恩報恩
西蓮淨苑於2025年9月12日至14日啓建中元法會三永日,住持惠敏和尚暨常住法師率四眾弟子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圓滿日施放「大蒙山」,以慎終追遠、感恩報恩之心,將法會功德迴向十方三世。此次法會亦為大殿數位牌位內裝工程圓滿後首次啟用,更顯殊勝莊嚴。
菩薩行願 回應眾生
惠敏和尚於護持會議中,感謝各講堂居士長年來分工協作、輪流護持,凝聚珍貴的團隊經驗。這樣的精神不僅在法會中展現,也延伸至社區服務,例如板橋講堂設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三峽講堂推動「社區銀髮俱樂部」,雖與中元法會的佛事性質不同,然在本質上,皆是面對與回應眾生的需求。
面對高齡與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和尚指出:「在地老化、在地安養」是未來的方向。日本作為高齡社會的先行者,經驗顯示單靠機構式照護是不足的,需借助社區資源。講堂與社區之間有著直接而緊密的連結,如何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培養相互支持、支援社區需求的力量,值得我們醞釀學習。許多人參與講堂體適能課程及各類有益身心健康與終身學習的活動,也是力行菩薩道、培養善習好習的具體實踐。
和尚提醒大眾,未來將邁入「雙A時代」,亦即AI人工智慧與Aging高齡化的時代。為協助年輕世代認識並因應AI時代的挑戰,淨苑舉辦中小學生AI課程,善用因緣,大家共同學習,以智慧面對未來,亦是一項極具意義的目標。
溫故知新 迴向十方
和尚並開示,中元法會蘊含「溫故知新」之深義。透過慎終追遠、消災延壽的儀軌,感恩報恩,緬懷前輩眾生的功德,代代傳承,讓後輩眾生有延續發展的可能。這樣的傳承不僅影響家庭與社區,更能擴展至台灣、亞洲、世界乃至地球環境。藉由法會因緣,學習擴展十方三世的心胸,這也是最重要的「迴向」的意義——迴向十方三世成佛的可能,將所謂「佛果」或「成佛」的目標,迴向法界、迴向所有眾生。
此次法會亦見證大殿數位牌位內裝更新後首次啟用。原安奉於西方殿的牌位,已全面整合數位化為「祈福祿位」與「超薦蓮位」。大殿兩側分別安奉《藥師經變相圖》與《觀無量壽經變相圖》,象徵以藥師願力祈福、以彌陀悲願超薦,壇場更加莊嚴殊勝,增上無量功德。
感恩四眾弟子齊心護持,成就2025年中元法會圓滿莊嚴。願以此功德,普施法界,利益有情。西蓮淨苑將延續弘化利生的精神,回應眾生需求,深化社會關懷,與十方弟子同行菩薩道,共創清淨和合的人間淨土。
09:00 普佛拜願
10:50 佛前大供
11:20 午齋
西蓮淨苑於2025年5月4日舉辦「佛誕暨母親節園遊會」,融合莊嚴的浴佛儀典與溫馨有趣的園遊會活動,四眾弟子齊聚一堂,共沐佛恩,感念佛陀慈悲智慧與父母深恩。
浴佛前,惠敏和尚開示:「我們與父母之間很親近,很自然地會生起關懷與感恩之情,」然而「比較不容易的是跨越親緣的界線,往外拓展,進一步對周遭環境、社區大眾,甚至整體社會,表達相同的關懷與慈悲。」
中國俗語「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指出人性中的自私與分別心。這種以「我」為中心的執著,容易引發衝突、歧視甚至戰爭。「佛陀身為王子,他明白即使治理好一個國家,所能帶來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安樂。因此出家修行,尋求讓所有眾生皆能離苦得樂之道。」
「現今世界面臨氣候變遷、環境污染等前所未有的挑戰,亟需人類以共同智慧因應。地球已有約38億年的生命歷史,人類所處僅是演化長河中的短暫一瞬。曾存在的物種中,99%已消失,如今僅剩極少數。」
「我們與眾生——無論動物或植物、大小強弱——皆是生命共同體,彼此相互依存,共生共榮。世界是一個重重無盡的因陀羅網,若能體悟一切法皆因緣生滅,便能如理如實,隨順而行。佛陀被稱為『如來』,有『善逝』(Sugata)之義。體悟因緣生滅,隨順因緣,好好地來,好好地走。」
藉浴佛因緣,惠敏和尚以「水」為喻開示:「人體與無數微生物共生,要靠清潔,維持健康平衡。如同刷牙可防止口腔細菌滋生,我們內心亦需時時清洗,去除無明、貪瞋癡等煩惱。正如環境無法完全無菌,內心也難免會有煩惱。所謂『不怕煩惱起,只怕覺遲』,要時時滌淨塵垢。倘若任由塵垢累積,終將難以清淨。」
他最後勉勵大眾:「浴佛,盥沐如來,也是盥沐我們自己的內心。眾生皆具佛性,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藉由浴佛,提醒自己:要以智慧、清淨心與各種正能量莊嚴自心。不只在浴佛當日淨心,在日後的每一日,也不忘身心清淨。倘若不小心忘記了,明年佛誕日再相聚,彼此提醒、學習,共同成長。」
浴佛祈福儀典後,隨即展開熱鬧的園遊會。深受好評的「沐恩浴佛茶」,來賓可親手調製香草茶包,帶回與家人共享。「佛陀成道故事劇場」生動演繹佛陀成道歷程,以活潑有趣方式引發大小來賓共鳴與省思。蓮族童軍團設置闖關遊戲「羅馬砲」、「乒乓漂流記」,親子同樂、挑戰自我,歡聲笑語不斷。博雅學園「淨苑妙相」兒童攝影比賽與圖文徵集,記錄當日感動與美好回憶。
「吉祥話小龍」動畫導覽,以淺白生動的方式解說佛法,啟發觀眾內在智慧;《蛇篋奇旅》故事導讀與桌遊,結合佛法四大與健康五戒,寓教於樂。香積組精心準備蔬食佳餚,響應低碳環保理念,滋養身心。
當日並舉行「西蓮教育基金會獎學金頒獎典禮」,表揚品學兼優的學子,勉勵受獎學子發心向學、利人利己,承續佛陀悲智精神。
西蓮淨苑感謝600多名來賓與志工與會,歡喜共度佛誕與母親節的殊勝佳日。願大眾在法喜中感念佛恩與親恩,清淨自心,實踐知恩報恩、博學雅健的生活願行。
園遊會由普佛禮讚揭開序幕,百餘來賓齊聚大殿,恭誦《般若心經》與《讚佛偈》,梵音繚繞,法喜充滿。惠敏和尚慈悲開示後,眾人依序浴佛祈福,禮讚佛陀,洗滌內心煩惱。88歲的心健老菩薩由女兒陪伴,虔誠浴佛,感恩淨苑三十多年來的陪伴。板橋講堂的法苑學長幾乎全家出席,心容與法引學長賢伉儷也帶領兒孫參加,闔家親近三寶,倍感溫馨。此外,數位初次來訪的獎學金受獎學生亦參與其中,對莊嚴寧靜的浴佛儀典留下深刻印象。
惠敏和尚分享獎學金創辦初心,期盼讓更多年輕學子感受佛法慈悲與智慧的溫度,成為未來社會的良善力量。大成國小陳校長代表該校學生領獎,感恩基金會長期支持偏鄉教育,勉勵眾學子未來能手心向下,有所貢獻。來賓陳如原醫師感性分享41年前獲獎經驗,盼學生將來回饋社會,延續此份關懷。今年受獎學生中有23位出席,許多來賓首次造訪,藉由頒獎典禮的因緣,認識淨苑,參與浴佛祈福,共襄盛會。
浴佛祈福
獎學金頒獎
今年「沐恩浴佛茶」於外寮舉行,在景觀組巧手布置下,空間典雅富懷舊氣息。小卓老師以國台語雙聲道引導,帶領來賓體驗DIY香草茶樂趣。香草茶配方包含洛神、艾草、油菊等,部分為淨苑自種。調茶過程中,眾人正念感受葉片觸感與香氣,寄託對父母師長及生命貴人的祝福與感恩。由黃醫師所帶領的正德食堂來賓首次到訪,紛紛讚賞活動用心,感受到茶香中的甘甜心意。
沐恩浴佛茶
沐恩浴佛茶
導覽組精心準備,陪同來賓觀賞淨苑製作的蛇年法語動畫《吉祥話小龍》。影片以生動畫面與淺顯對話,傳遞佛法智慧。小朋友專注觀賞,問答踴躍,氣氛熱烈。現場來賓驚喜發現淨苑已連續兩年製作法語動畫,表示值得推廣。秀慧學長特為正德食堂來賓加開導覽,解說深入淺出,多位老菩薩聆聽後分享體悟。活動讓佛法以溫暖親切方式走入人心,展現弘法創新與多元媒材運用。
邱鈺鈞老師帶領的故事劇場場場滿座,小朋友一入場即收驚喜禮物,氣氛熱絡。開場以鈴鼓聲帶動暖身律動,引導專注覺察與自然互動。接續講述佛陀成道歷程,化身佛陀、龍王、魔女等角色參與紙芝居劇場形式演出,學習佛陀如何放下權勢、誘惑與恐懼,最終證得無上菩提。博雅學園的王芝家同學分享:「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的學習方式非常有趣!」
吉祥話小龍動畫導覽
佛陀成道故事劇場
蓮族童軍團設計兩項創意闖關:「羅馬砲」訓練觀察與策略、「乒乓漂流記」鍛鍊呼吸節奏與協調。活動融合科學與創意,寓教於樂。三峽胡小姐一家首次踏入淨苑,參與完浴佛即投入闖關,小朋友順利通過關卡後興奮展示獎品,稱讚活動好玩又溫馨。活動期間人潮不斷,現場笑聲連連。童軍團以熱情與活力帶動互動氣氛,展現青年團隊精神,深獲好評。
蓮族童軍體驗區
蓮族童軍體驗區
「影像獵人」以攝影與文字記錄淨苑妙相,呈現恭敬與感恩之美。有來賓拍攝到五色鳥佇立枝頭的畫面,展現淨苑豐富的自然生態。兒童攝影比賽中,小朋友穿梭各區,專注捕捉動人瞬間。大眾圖文徵集吸引來賓熱情投稿,闖關學長有三代同堂的全家福,也有笑容燦爛的銀髮族長者,作品散發著歡欣與法喜。志工們全程耐心協助來賓投稿,眾人臉上露出由衷喜悅的笑容,將淨苑之「妙」深刻地傳遞出去。
影像獵人
影像獵人
博雅學林結合AI與佛法推出《蛇篋奇旅》桌遊,融入四大智慧、五戒與身心覺察。導覽志工首先說明故事背景,帶領來賓走入主角小旭的修行旅程,體悟穩定、變化、熱情與節奏之道。接著於壹波堂展開桌遊挑戰,博雅學林少年志工從遊戲構思到桌遊主持全程參與,即使課後仍積極投入,更邀家長一同共襄盛舉。遊戲中有小來賓對桌遊法寶卡愛不釋手,老菩薩也輕鬆加入互動,氣氛溫馨又富教育意義。
蛇篋奇旅故事導讀
蛇篋奇旅桌遊
香積組火力全開,清晨即由心薌學長供應咖啡,提振志工精神。午齋準備三十餘道素食料理,菜色豐富,色香味俱全,並備有大小份量選擇,避免浪費。紅豆餅、豆花、仙草等人氣美食吸引人潮,酵素醋清涼解暑,廣受歡迎。第一停車場設置帳篷座位,教育中心四樓安排法師與志工用餐區,提供舒適空間。推廣自備餐具減塑理念,讓惜福與感恩落實於生活中。
美食滋養
美食滋養
志工啓動式
2025/05/04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為某個角色慶祝生日、節日,例如各國文化中有共同慶祝的「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這是因為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非常親近。父母是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緣分,對父母自然生起關懷與感恩之情,也是構成家庭和樂安穩的重要基礎。
然而,比較不容易做到的,是跨越親情的界線,向外拓展,進一步關心周遭的環境、社區大眾,乃至整體社會,展現同等的慈悲關懷。中國有一句話說:「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句話反映出人性中某一部分的自私與分別心,容易將關懷與付出侷限在自己相關或親近的人事物上,界線之外,甚至可能產生對立與衝突。
我們常以「我」為中心——我的身體、我的心、我的家庭、我的財物、我的生命……自然會優先照顧自己與親近的人,但要將這份關懷擴展至他人、至社會,甚至至所有眾生,就不那麼容易了。這種分別與執著,因種族、國界、宗教、文化的差異,可能引發衝突、對立、歧視,乃至戰爭。
佛陀所處的時代亦是如此,大國與小國之間的戰爭頻繁。佛陀身為王子,深知即便治理好一個國家,所帶來的也僅是一部分的安樂。因此他捨棄王位,出家修行,尋求讓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的解脫之道,使眾生脫離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種種苦。
現今世界同樣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氣候變遷、環境汙染等,都需要人類共同智慧面對這些課題。根據科學研究,地球已有約38億年的生命歷史,而我們人類所處所見,只是整體演化長河中的短暫片段。曾存在於地球上的物種,有99%已然消失,如今存活的只是極小的1%。
我們與所有眾生——無論大小、強弱,是動物或植物——都是生命共同體的一員。沒有任何一種生命可以獨立存在,眾生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個世界是一個重重無盡的因陀羅網,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若我們能體會一切法皆是因緣生滅,便能如理如實地隨順因緣而行。
佛陀又被稱為「如來」,有「善逝」(Sugata)的意思,意即如理如實,隨順因緣生滅來去,好好地走、好好地來。
今日藉著佛誕日浴佛的因緣,我們清淨身心,觀照自己。我們生活中時時與「水」結緣:從起床洗臉刷牙、洗菜煮食,到洗碗、洗澡淨身,水是維繫生命與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水能清淨身體,而我們身上也有許多微生物與病菌,若是過度繁殖,會引發身體內部的「戰爭」。唯有透過日常清洗清淨,我們才能與這些微生物和平共處,維持共生與健康的平衡。
例如刷牙,是為了防止口腔細菌過度滋生,引起牙周病。同樣地,我們的內心也需要時時清洗,洗去無明、貪瞋癡等煩惱。正如生活環境無法完全無菌,內心也難免生起煩惱。所謂「不怕煩惱起,只怕覺悟遲」,若長期讓煩惱塵垢堆積,而不加以清洗,就會越積越厚,難以清除,內心也可能變得習慣、不以為意。
今日我們浴佛,盥沐如來,也是在盥沐我們的內心。佛法告訴我們,眾生皆具佛性,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藉由浴佛,讓我們提醒自己清淨自性,以智慧、清淨心及正能量來莊嚴自心。不僅在今日,在明天後天及未來的每一天,能夠天天像佛誕節一樣,每天不忘身心清淨。倘若不小心忘記了,明年佛誕日再相聚時,彼此再提醒、再學習,共同成長。
西蓮淨苑於國曆2025年4月18日至 20日啓建清明法會三永日,恭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並於官網同步直播。四眾弟子透過雲端牌位、線上參與,凝聚至誠懇切的信願心,為生者祈福,為亡者超薦。
代代相續 眾緣和合
惠敏和尚開示指出,淨苑一年舉辦三次大型法會,皆有講堂居士護持。清明與中元法會,分別配合清明節與中元節,雖然兩場法會皆恭誦《地藏經》,但因緣有所不同。清明法會貼近華人慎終追遠的傳統;中元法會則與佛教盂蘭盆節相關,源自佛陀歡喜日供佛。二者相同的是,透過一年中特定時節,來緬懷祖德、延續家族的傳承,代代相續。
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一代的付出,成就後一代的受用。我們這一代應當盡心盡力,將應做之事做好,再交棒給下一代。眾生因緣即是如此,無人長生不老,世代交棒,法脈傳承。
至於年底舉行的「報恩念佛法會」,是為紀念老和尚而設,寄託著希望淨苑法輪常轉、道業長弘的心願。無論是講堂或常住,這些因緣的接續,仰賴眾緣和合。
眾生皆親願起足下
清明法會持誦三日《地藏經》,希望藉由感受孝道孝心,擴及在無量世生死輪轉當中的所有眾生。所有眾生都是互為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從現代科學來看,所有生命彼此互相依存,我們活著就需要眾生來護持,如食衣住行等。
法會也是共修的殊勝因緣,善加利用,就像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能夠一步一步地實現。有時看菩薩的大願,好像自己難以達到那麼大的境界,會忘了從「小」開始,從自己到家庭再到社區,每天進步一點;菩提心也是如此——發願,每天進步一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小看踏出去的一步。所有的好習慣,都能這樣發心。
在籌備清明法會過程,反思菩薩道之六度四攝,思惟何處尚可進步,參與法會前,寫下希望成長之處。同樣一件事情,「有漏」跟「無漏」,應可以感受得出來。每一件目標能夠無漏,其實就與佛教所講的每個菩薩的本願相應了。
微塵許善 與眾生共
不小看微小的善法,它也有無漏的功德。如貧女的燈[1],雖微弱,但是她的心很大、很虔誠。同理,我們如此的累積,菩薩道就可以不退轉。面對生死也容易生死自在。我們做好,每一代都能夠延續,世界會比較和平安樂,因為大家把彼此都看成一家人。
2025清明法會已於施放「大蒙山」後圓滿落幕。而四眾弟子在法會中的護持與參與,不僅是緬懷祖德、祈福迴向,更是在菩薩道上共同修學、精進前行。淨苑將持續致力於弘揚佛法,與大眾一同發菩提心,將佛法智慧落實於生活與修行中。願微善無漏,日日精進,菩薩道上,永不退轉。
[1]《賢愚經.卷第三.(二○)貧女難陀品第二十》佛典中記載,貧女難陀雖然家境貧苦,但她發心供佛,將四處乞討僅得的一錢買油點燈供養。她的燈光雖然微弱,卻發心清淨、至誠懇切。第二天清晨,其他供燈都已熄滅,唯獨難陀的燈仍然亮著,甚至連佛弟子目犍連都無法熄滅。其發心真誠無漏,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五月是紀念佛陀誕生的殊勝節日,也是提醒我們不忘佛陀慈悲願行與父母養育深恩的重要時刻。西蓮淨苑將於2025年5月4日(星期日)上午8時30分,舉辦「佛誕暨母親節園遊會」,誠摯邀請您闔家蒞臨,一同清淨身心,感恩修福。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包含莊嚴隆重的普佛讚佛與浴佛祈福儀式,佛陀成道故事劇場、沐恩浴佛茶DIY、影像獵人「淨苑妙相」兒童攝影比賽與大眾圖文徵集,以及「羅馬砲」與「乒乓漂流記」童軍闖關、「蛇篋奇旅」故事導讀與桌遊體驗、「吉祥話小龍」動畫導覽等精彩活動。來賓參加活動可集點兌換美食,共餐法味,滋養身心。
歡迎闔家蒞臨,透過念佛、浴佛與各項趣味活動,沐浴如來恩光,感受佛陀的智慧與慈悲,並將對佛恩、親恩與大地恩的感念,化為實際行動,共度一個充滿法喜與感恩的佛誕日與母親節。
以讚佛禮敬之心,啟動感恩殊勝的一日。
浴佛一勺水,清淨一念心。感念佛恩,洗滌塵垢,祈願清淨與平安。
香花鮮果,禮敬供養十方諸佛。一念至誠,修福培慧。
淨苑廣受好評的手作「沐恩浴佛茶」今年再次暖心回歸!來賓可親手調製香草茶包,活動結束後更可帶回與家人共享,共品自然的芬芳與療癒的溫馨時光。
以紙芝居劇場形式演繹佛陀悟道歷程。從戲劇中學習放下煩惱、安住身心、開啟智慧。
觀賞動畫,聆聽《如篋毒蛇》故事,學習面對恐懼與煩惱,啟發勇氣與感恩,點亮向善心燈。
兒童攝影比賽與大眾圖文徵集,以恭敬感恩之心,捕捉動人時刻,分享淨苑之妙與感動。
觀賞動畫,聆聽《如篋毒蛇》故事,學習面對恐懼與煩惱,啟發勇氣與感恩,點亮向善心燈。
♦ 注意事項:
童軍體驗區|第二停車場|9:00–13:00
挑戰羅馬砲與乒乓漂流記,動手實作、培養自信與面對困難的能力。
跟隨小旭踏上四蛇試煉之旅,挑戰互動問答,融合健康五戒,啟發生活智慧。
博雅學林與 AI 協作設計,融合佛法四大與健康五戒,寓教於樂的桌遊體驗。
精選在地食材,調製低碳蔬食佳餚。請自備餐具,共同行願護生、實踐環保。持點數至美食攤位兌換,提供大小份選擇,惜福不浪費,讓福田廣植於心,法味潤養於行。
※ 為保證體驗品質,部分活動採預約登記並設有人數限制,敬請見諒。
「藉由慶祝佛誕節,浴佛念佛,提醒我們看一切眾生皆是佛,皆是菩薩,不要輕慢。所有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每個地方也都有產生偉大修行的可能。」——惠敏和尚 2024年佛誕開示
西蓮淨苑「2025佛誕暨母親節園遊會」鼓勵自備環保杯、餐具及購物袋。凡自備環保餐具,可獲點數獎勵!鼓勵按需取餐,響應減塑與無剩食運動。一念感恩,成就福德;一行護生,具足慈悲。同心珍重大地母親,廣植清淨善業。
西蓮淨苑,新北市三峽區溪東路211巷31弄11號
活動當日安排接駁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