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明:本苑每週日下午2:30辦理皈依儀式,發心皈依者,當天請提前至本苑知客室報名。

以下文字摘自【西蓮音像】「2009皈依的意義」影片,惠敏法師片中字幕內容。

「皈依是皈投依靠,皈投依靠三寶,以三寶為我們生命價值的中心,或者我們生命意義的方向。所以它把我們原先,可能不曉得方向,或者在不是很適當的方向扭轉。

我們平常可能是以個人的利益作為我們人生的重心,或者個人的家庭而已。但是比較狹隘。這些個人的利益或者家庭是無常的,它會有變化。所以當我們個人或者家庭,或者我們的擁有,事業,產生變化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人生就沒有意義了嗎?或者就沒有活下去的方向,或者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們怎麼擴大到更普遍,或者更理想的這一種目標?

佛教當然就提供我們說,我們可以以成佛,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可以來向他所學習的佛法、所覺悟的佛法,以及跟著佛法一直在住持或者傳承的僧團,這稱為佛法僧三寶。所以,假如我們能夠以這個為方向,可能會更普遍,而且更清淨、更圓滿。這一種心態讓我們對於苦或者樂,人生的這些變化,能夠比較有智慧。因為,第一個,到底我們面對苦樂這個果報,是不是有相對的,這個善惡行為的關連,我們有時候不一定有信心。但是,假定我們看到佛陀他一生,雖然他也有各類各樣的苦樂,但是他還是曉得無常、無我、不生不滅,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另外,在我們對於這一生到底生或者死,常常會執著,容易就貪生怕死。佛教告訴我們能夠體會無我,因緣所生則無我,那沒有生也沒有死。這個也讓我們面對生死能夠更有信心。因此皈依能夠讓我們在這人生當中,比較有正確的方向。另外,面對生死議題、生死的問題,也比較能夠坦然。

所以我們皈依以後重要的是,要能夠對無常或者無我要有信心,而且能夠分辨善或者惡,能夠分辨世間這些無常變化的法,以及怎麼去體會無我、不生不滅的法。這些觀念的轉變,假定我們進一步能夠在行為上也跟著轉變,譬如說能夠去守戒,能夠持戒,然後經常能夠念佛或者修禪定,這些都能夠減少我們對慾望不正確的追求。

假如皈依以後能夠進一步體會到,除了三寶給我們這種真理,或者實踐的恩德以外,也能夠去體會到眾生恩,所以常常能夠感恩眾生對我們的護持,從這一點能夠去實踐佛教所說的眾生平等。所以我們皈依三寶,同時也是皈依我們自己跟所有眾生平等的法性、清淨平等的法性。所以我們對三寶感恩以外,對眾生的恩德也能夠時時去感受到,而且也能夠發願奉獻自己,利益眾生。這是皈依以後能夠去學習的。除了學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些都是菩薩道皈依行者,所可以學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