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30除夕午齋,上惠下敏和尙開示節錄:

普賢十大願王中有兩組,是淨土法門的精髓。
一組是禮敬和稱歎,把一切眾生都當成佛菩薩。
另一組對自己,慚愧和懺悔。像印光大師所說「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只有自己是凡夫。」

人和人相處,若能掌握這兩個原則「禮敬稱歎、慚愧懺悔」,就能減少很多誤解與衝突。這兩點能夠做到,其實是對無常和無我的觀察與實踐。

如何觀察自己做到多少?可以從言語看出來。

smile和禮敬稱歎最有關係的言語是什麼?「謝謝」。從早到晚我們講多少句「謝謝」?有時候覺得,好像和世俗人一樣,愛在心裡口難開。但是不講出來,那個效果、力量就沒有。

還有「請」。平常在做執事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會講成「你這個拿過來!」「你那個拿過去!」……如果改成「請做……,謝謝!」而且由衷的說出。
「太好了」、「太棒了」這些話也很容易引發彼此的歡喜心。

佛菩薩的台詞其實就是這些,所以要養成習慣。有時候我們會忽略,覺得好像就只是「做事」,其實這就是「學佛」!我們要演出佛菩薩的劇本,這些台詞是最基本的。包括寫出來的言語,大家假如接到我的e-mail,我都會注意這些關鍵詞。

甚而言之,對我來講,這些詞都跟大悲咒或者早晚課的靜坐一樣重要。有時候歸納起來,有十字真言、十二字真言,每天都可以演。

laughing第二組和慚愧懺悔有關係。
「對不起」、「抱歉」、「我下次會注意」,有時候和對方說「了解」。「了解」很重要,如果和對方講話,對方聽了,一點反應都沒有,我們就會覺得:你到底聽懂了嗎?還是把我的話當耳邊風一樣?至少講「我知道了」。但是願不願意接受是另外一回事,還可以再討論,「了解,但是我有另外一個意見或想法……」可以提出來表達、討論。

♦ 所以在新的一年,這些能夠學好,其實和早晚課的念經持咒一樣很重要。因為那是在表達的時候,很容易觀察到的。
言語這樣表達,內心,再來行為,也能夠跟著改變。這是很基本的修行的習慣。

大家好像都覺得,除了這些言語以外,我另外有一個修行。「我現在跟你講的話,這個都不算修行!我另外有一個更厲害、更偉大的表現,到時候你就知道……」從早到晚就等那個「偉大」的時候,但是到底什麼時候?都很難等到。
如果能夠從這邊下手,生活、工作、學習就容易打成一片。就不會覺得,接電話歸接電話,唱誦歸唱誦……從早到晚很少有當初出家要體會的那種神聖。出家本來就是要學習賢聖行,但是一直在等等等……到底什麼時候才是我的台詞?到底什麼時候才是我的場面?

♥ 藉這個機會,彼此互相切磋。這也就是我們開山五十周年,莫忘初心。當初大家出家的心,其實就是這份心哪!就是禮敬稱歎、慚愧懺悔的心。
今天也算是我們往常的圍爐,因為疫情就沒有圍爐,提供一點粗淺的想法,分享給大家,當成「法供養」。